体态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04 11:09:29

体态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至关重要,对语言交际起到特殊的辅助作用。其中,教师的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语、手势语和身姿语)的辅助,强化了有声语言的教学。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研究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外语课堂教学 体态语

引言

课堂教学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的。西方学者认为,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大,教师要学会非语言交际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库珀认为,“非语言交际行为对教师至关重要。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教师如果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从多方面配合语言交际起到特殊辅助作用:1)行为表现。例如:教师笔直地站在学生前面,以一种指令性的口气讲话;学生点头,记笔记,全神贯注地听讲。2)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要求。例如,用眼神或手势制止违反纪律的行为。3)回应与强调。例如,教师用微笑、点头或拍学生肩膀等表示表扬,用皱眉、摇头等表示否定。学生通过眼神等面部表情表达他们对所听内容的理解与否。4)态度和感情。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表达对学生的喜好,对所授课程的态度等。5)对学生对话的引导和控制。例如,教师用信号表示指定学生发言、何时发言和发言时间的长短等。6)课堂控制。教师用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加以约束,或对其鼓励以示继续。教师体态语不仅可以向学生传达无声、有效的信息,而且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进而引导、控制课堂教学活动。

一、外语课堂中的体态语及其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合适得体的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语、手势语和身姿语)的辅助,强化了有声语言的教学。面部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无声语,是最丰富的体态语,可分为眉目表情语、嘴部表情语和脸颊语。课堂上师生的眉目神情,传递出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讲课感兴趣时眼神是闪光的,听不懂时眼神是困惑的,不感兴趣时眼神是漫不经心的,疲劳时眼神是呆滞的。中国教师常用目光控制课堂,而西方教师无需用眼神来维持纪律,课堂上师生自由入座,教师的眼神用来辅助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微笑是最美的嘴部表情语。教师的微笑是爱心的表现,会使学生产生乐观、积极、自信和向上的心态。当受到教师表扬时,中国学生会边摇头并微笑给予否定,脸上现出“不相信”、“否认”(出于难为情)的表情。外国学生则是微笑地注视着你说“谢谢”。脸色的变化是敏感的非语言迹象。如教师愤怒时脸颊会很快呈现鲜红的颜色,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脸颊也会泛红。中国师生一般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脸色变化则是他们感情冲动的表现。英语国家的师生会将气愤或羞怯等感情通过语言或其他表达方法表露出来。中国人提倡含蓄,师生的面部表情相对少些,而西方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和学生的面部表情极为丰富。

手势是通过手的动作变化表达信息意义的体态语。教学中运用适度的手势,可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手势具有形象、指示、情意和象意等多种功能,被称为讲课的“第二语言”。“OK”手势在中国表示“零”,在英美国家表示“可以,好了”。当指“我”的时候,西方师生用食指或拇指指着自己的胸部,而中国师生则指着自己的鼻头。西方教师喜欢伸出双手并手心朝上摊开,以表示言行一致,表示其讲话真实可信,以赢得学生的好感,教师上课也喜欢弹手指,用来增强效果。身姿语是通过人体不同姿势的变化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体态语。教学中师生的坐、站、行,都可传递特殊的信息。课堂上,学生用点头表示注意倾听或呼应,教师有时也用点头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表示“高兴”或“佩服”。上课前师生问好时,中国学生站直身子,而西方学生则无须站立。中国教师通常站在讲台上讲课,或站在教室的中间位置,而西方教师时常坐在讲桌上讲课,也喜欢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西方教师用耸肩表示“不知道、不理解、无可奈何、无能为力”,而中国教师表示的习惯动作则是摇头或摆手。

二、结语

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除了体态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例如:1)近体距离。包括个人领地和人际体距。一般情况下师生体距较大,但为了表扬或抑制学生的某种行为可适当改变体距。2)空间布置。它是指教室环境的布置,包括座位安排、课桌和讲桌摆放等。3)环境因素。它是指教室内的张贴、亮度、温度和颜色等对学生有影响的因素。4)时间的利用。包括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分配和教师提问学生的时间掌握等。5)教师的装束打扮。教师的服饰会影响课堂效果与师生关系。6)体触。教师对学生的体触行为。7)副语言。它是指反映教师个人特征的语音语调等。这七种类型的非语言形式与体态语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往往是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际的全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培养课堂非语言行为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增强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一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之我见 下一篇:基于红外传输的温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