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园林树木病虫害控制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9-04 10:34:15

对于园林树木病虫害控制方法的研究

摘要:在我国,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越来越快,人口也是越来越多的集中到城市当中,而且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样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就应运而生。但是在城市园林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园林树木的病虫害。因此,本文着重的探讨了园林书的病虫害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有效的控制园林树木的病虫害,为城市中园林树木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增加人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控制方法;研究

前言:在城市中,园林树木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于园林树木进行细致的统一管理。在管理员林数目众多的方面当中,对于病虫害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难的方面。因为病虫害具有反复性、季节性等诸多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进行系统的探讨,主要是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消灭病虫害。比如说药物方法、天敌方法以及物理方法等等诸多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药物方法和物理方面,目的是可以将园林树木的害虫得以消灭,使园林树木得到有效的保护,增加城市的绿色环境资源。

1.对于农药埋施法的探讨

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在实际的施药过程中,可以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内放50克一80克呋喃丹后。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如与复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药效更高、更快,治虫补肥一举两得。

2.对于树干注药法的探讨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操作步骤是采取先钻孔后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一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一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一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要根据树木大小确定注药量。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每株注药6毫升一10毫升:胸径在10厘米一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4毫升一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2毫升一4毫升。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一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一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3.对于树干涂胶法的探讨

对于为害杨、柳、榆、槐、桦、槭等树木的一些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害虫,如的春尺蠖、杨毒蛾,为害松树的松毛虫,为害槐树、构树、枣树等树的朱砂叶螨等害虫可以利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该产品粘着力强、药效长、无毒、无污染、成本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操作步骤是首先可直接将粘虫胶涂在树干上:其次是先用1,5厘米一2厘米宽的胶带在主干光滑的部位缠绕一圈。然后将粘虫胶均匀的涂在上面。涂抹时不要粘着杂草,以防杂草搭桥,产生离体,使害虫摆脱粘胶逃离。

结束语:

从以上的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管理要进行细致有效地防治,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进行不同的方法方法防治。对于药物防治病虫害时,要根据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树龄以及不同的条件进行给药,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树木的承受药物的能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千万不可以马虎大意、掉以轻心,一定要按照正常的操作步骤进行药物防治或者物理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防止园林树木的病虫害扩散,减小病虫害对于园林树木的损害。使园林树木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城市中的绿化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所以努力做好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这样不仅仅是为了城市中绿化树木可以得到保存,同时也是为了广大的城市市民的健康作出贡献,使得城市的美好环境得以保证

上一篇:浅谈智能化变电站技术特点 下一篇:浅析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