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论文: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特性及预防

时间:2022-09-04 10:32:00

儿科用药论文: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特性及预防

作者:梁雪茵

从合理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应减少静脉给药的频率,尽可能采用口服给药,对某些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应提倡序贯疗法,以减少ADR的发生。由于小儿的免疫防御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差,易受到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所以小儿的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这是用药以抗感染药物为主的直接原因。由于药敏检查费用较高,程序比较繁琐,因此有些儿科医生在无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常凭经验和临床习惯来用药,对许多根本不是细菌感染的患儿应用了抗菌药物,甚至有的医生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种类,导致耐药现象的发生。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主要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盲目使用会使病情复杂化,治疗更加困难。而且反复使用抗菌药物造成耐药性的产生,不仅增加了患儿经济上的负担和药源的浪费,也降低了机体对自限性疾病的抵抗能力。

有些医生为求保险多管齐下,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全用,造成不必要的药物联用,也容易导致ADR的发生。我院引起ADR最多的抗感染药物是阿奇霉素,而阿奇霉素发生最多的ADR是胃肠道反应。阿奇霉素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厌氧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具有良好的抗微生物作用,而且组织穿透力好,具有增强免疫和杀菌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但由于阿奇霉素能激活胃动素受体,增加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增加胃窦蠕动性收缩和平滑肌痉挛,在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直肠激惹等症状。对于阿奇霉素ADR的预防,可以在滴注前30min给予口服蒙脱石散[1],或者在滴注过程中给予山楂类食品[2],均可有效减轻胃肠道ADR的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引起ADR例数最多的一类药物,ADR类型包括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哮喘,严重者可导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胃肠道反应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与头孢菌素能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减少有关,应用于小儿时,表现更加明显,导致患儿电解质或体液失衡。为更好地预防头孢菌素类药物的ADR,医师应在使用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并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准备。

本研究284例ADR中,有3例为中药注射剂“醒脑静注射液”引起的胸闷、气促、皮疹和瘙痒。由于中药注射剂组成成分复杂,常含有蛋白、淀粉、鞣酸、色素、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进入血液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引起过敏反应。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的助溶剂、稳定剂等,也容易导致ADR的发生。又因为儿童一般不作为新药临床试验的对象,临床上常将成人剂型或规格的药品分剂量用于儿童,导致剂型破坏、剂量不准确而引起ADR。药物的用法不当,特别是给药间隔不合理,为图方便把1d的药量一次性大剂量使用,也是造成儿童ADR的重要因素。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患儿的生理特点、药物的作用机制,尽可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以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上一篇:PBL教学论文:PBL教学在儿科教导中的适用性 下一篇:儿科病房论文:儿科病房的危险及管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