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问题与科学对策

时间:2022-09-04 09:00:33

当前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问题与科学对策

[内容提要]农村远程教育是农村教育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最直接的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既是一项创新工程,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要有科学的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科学对策

[作者简介]胡远青(196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人文系教授。(江西南昌330043)

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证。当前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农民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与现代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远程教育体系,使农村远程教育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动力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农村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是现代农村建设的需要

1、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快速集聚新型的农业人才

从21世纪农业发展来讲,开展农业科技革命,广泛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药化工技术等,用高新技术打造传统农业,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幅度地的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要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出现质的飞跃,并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能够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是要以科技推动农业,通过农村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与培训,普及科技知识,实现科教农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城务工,囿于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偏低及各种制度,无论是在就业、生存,还是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目前的农民工,由于“缺少文化”,往往只能选择在建筑、运输等部门从事简单体力工作,而一旦出现国家经济调控,房地产业降温,则会出现“民工回流现象”。“失去土地”的农民洗脚进城却无知识、无技术,亟需通过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帮助“换脑充电”,融入新的生活。

3、现代农村文化建设呼唤远程教育功能的扩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道德观念,批判性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泊来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生活,是实现农村文化正确、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文化是建立在基本科学知识普及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在农村开展各类科普知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基本的科学素养;要求通过远程信息手段实现城乡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共享;要求在广大农民之间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在农民中进行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知识、各种生产市场信息的交流、沟通,实现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

二、当前我国农村远程教育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为“三农”服务,是远程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领域,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项巨大的创新工程,必然存在许多新的困难和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新问题。

1、我国农村中从事农业及其相关工作的劳动者素质依然很低

目前,农村人口素质提高缓慢,农村劳动力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很小,文盲、半文盲和功能性文盲人口占有相当比例,这种状况,不能满足现代农村对高层次的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农民接受远程教育培训的需求。

2、资金不足、资金短缺、资金使用不协调等问题制约着远程教育的发展

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重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站、网络、租用通讯线路,引进大量的教学软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更需要持续性投入经费。据调查,农村远程教育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学校自筹占53.8%,国家扶助占5.1%,地方政府拨款占17.6%,企业投资占2.6%,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学校自筹和按政策标准规定向学生家长收起的“上机费”,占的比例比较多,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实施,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在资金支持方面将面临很大的困境。农村远程教育的建设资金分配比例大致是:硬件建设占67%,软件开发占17%,人员培训占8.6%,容易形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降低了有限资金的整体利用率。

3、农村远程教育内容单一,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性不强

网上教学资源差,大部分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网页的形式设置在网上,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好的网上素材库和多媒体课件。现有的面向“三农”的教学资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关联不大,不能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要求,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现行的远程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条件下农村教育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趋势。

4、农村远程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配套

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借助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把先进的教育内容传送到村寨乡间、农家炕头,为广大农村学习者不出村庄、不误农时,自主选择所需内容提供便利。但目前开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门槛仍然偏高。

5、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低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由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技术水平、利用信息化环境备课以及信息教学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不强,缺乏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缺乏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专业化信息技术教师,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推广和使用。

三、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对策

1、大力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农村远程教育资金保障体系

要保证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让远程教育正常运转、持续发展并与农村基础教育体系相融合,持续性的资金保障至为关键。应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远程教育的投入,创新投入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投入的新格局。国家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设计和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今后维护运营、管理、人员培训、资源运用等持续投入的经费并设计好良性运转的机制;项目工作实施结束后,要作为国家对农村教育支持常规性投入的一部分;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上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尤其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将远程教育培训纳入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大框架通盘规划,开发与当地资源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广大落后地区农业、农村和农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出路。为此,中央和省级政府应通过农村远程教育与农村产业、就业联动等方式,以项目拨款支持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2、建立新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系统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行政自然村建立具备基本条件的远程教育教室。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工程的学校,同时也是全国科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中心,其设施、设备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应向广大农民开放,并公布开放时间,把农村中小学建设成为农村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为农村教育服务,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和贫困的乡镇,建立体现个性化学习功能的农村综合教育示范培训基地。基地应配备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交互式的教学课件点播系统、标准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在远郊区县应建立具有交互式教学、资源整合制作、互动答疑、远程咨询等功能的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县教育中心为农民服务的支撑能力。通过该教育平台,不但可以实现乡镇基地间沟通和交流,促进农村基层的教育和资源共享,还可以面向本县区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和站点自行组织专题性培训。

3、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的技术水平

农村教师数量大、分布广,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所有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应采用分级、分层、分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点到面逐步实现全员培训,可以由参加过省级、市级培训或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或校外聘请专业教师对教师进行推广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着重加强远程教育工程设备与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增强教师应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引导教师将三种技术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培训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反馈机制,为农村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不断提升农村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4、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远程教育教学效率

农村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于学科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农村基础教育,针对有一定师资力量的课程科目,建议主要提供辅助教师教学的内容,如教学资源中与教材同步的系列教案示例、媒体展示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相关资料;对于薄弱学科,如英语课程,则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小学英语”所提供的基于情景模式下的多媒体课件,缓解了英语教学的师资不足的矛盾。还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中为学生提供的天文、地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专题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开心。

农村远程教育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基础上,除服务于基础教育之外,还要服务于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发和提供实用、有效的农村职业技术资源是农村远程教育的主要内容。面对为农村服务这一全新的课题,资源开发和利用需要转换思路、创新机制。要充分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需要,制定教学资源的针对性、有效性开发策略。在内容上,要结合当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特点,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资源,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培训项目的选择要做到“选好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在资源开发的机制上,要特别重视与乡镇、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发,建立共同开发机制。

[参考文献]

[1]彭坤明.服务“三农”:远程教育的新使命[J].中国远程教育,2005,(8).[2]张天保. 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Z].2005.[3]王继新等.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教学应用绩效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4).[4]赵鸿章.构建“以县为主的农村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5,(9).[5]吕盛丽等.社会主义新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6]马庚明.新形势下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研究,Http//.[7]村村通远程教育工程解决方案,Http//.cn.

上一篇:兴安岭的库尔滨河 下一篇:鱼类洄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