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新颖 画龙点睛

时间:2022-09-04 08:10:22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类日报、晚报、都市报、文摘类的纸质媒体都受到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强烈冲击,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因不断涌现的高科技数字产品而发生改变,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了较为严峻的考验。有人认为时效性相对薄弱的文摘类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更是江河日下、穷途末路。无可否认,文摘类报纸在内容的“新”上,比不上每天出版的日报、都市报,更比不上传播几乎与发生事件时间同步的互联网。这是文摘类报纸的缺陷,但笔者认为,读者从互联网、微博上只是简单地知晓事件的发生,对事件只是一种略读;而文摘类报纸因为时间较为充裕,编辑可以对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完善,意义作分析,在稿件中增加读者想要获取的信息,读者的阅读就变成了一种深读、精读,这是以传播速度取胜的新媒体不能给予的。

新闻界和学界普遍认为新闻起源于人们社会性生产、生活的需要,①而文摘类报纸作为新闻报纸的一部分,它的内容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做到吸引读者,文摘类报纸在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冲击下,还是大有作为的,完全可以与新媒体一争高下。

笔者从事文摘类报纸的编辑工作时间很短,在工作中总结出四点心得,在此抛砖引玉。

选摘文章内容的角度要新颖

对新闻事物的敏感、好奇心理,人皆有之。这是读者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动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现象。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反常的或突然发生、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一好奇,便会引起注意的心理活动,从而去探究这些事物。②因此,稿件的选择犹如厨师挑选烹饪的食材,一条角度新颖的稿件就像一道难得的珍馐,容易引起人尝试、了解它的欲望。

2011年2月14日《广州文摘报》刊登的《政坛硬汉40岁后爱掉泪》就是一条内容比较新颖的稿件。各国政坛上的领导人给人的感觉都是坚毅、冷静、理智的,因此都可称作硬汉了,这些人物在一般读者心目中应该跟“掉泪”是不相干的,而文章竟说政坛硬汉“爱掉泪”,这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太奇怪了,因此读者一看题目就会被吸引住。文章列举了多位国外政坛人物在公众场合不顾自己的硬汉形象掉眼泪,他们掉泪,有的是因为国家遭遇灾难;有的是因感怀身世;更有的只是因一件小事而产生感触;这些政坛硬汉的“哭事”表现了他们内心柔软的一面。这篇稿件让观众了解到了政坛领导人工作以外的事情,相比有关领导人的温馨家庭生活、个人奋斗史的稿件,内容更为新颖,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文章还从医学的角度分析中年男子变得感性、爱掉泪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中对于这些政坛硬汉为何人到中年爱掉泪的疑惑,让读者感受到这些精英虽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但同样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平常人。这样的文章不但有趣味性,还有一定的知识性,满足了读者求趣、求知的阅读要求。

选摘文章以新近发生的事件为切入点,提高读者的关注度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还会有得益心理和接近心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物及信息,更为关注。有时是为了安全的需要,有时是为了保障合法权益免受损害,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读者的接近心理表现在新闻发生地与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新闻事件与读者利害关系的远近亲疏程度。凡是与读者地理位置、心理距离接近的新闻,读者更为关注,更感兴趣;反之,读者兴趣就会淡薄。③一般来说,新近发生的事对读者而言比较有印象和新鲜感,一些平时较少提到的知识或提醒,由于没有适当的兴奋点,很难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兴趣。如果以新近发生的事或与自身相关的事作为引子,读者就会因事件新近而印象深刻或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关注。2010年12月23日《广州文摘报》刊登的《上海高楼大火逃生记》,报道的是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几位幸存者回忆在火灾中成功逃生的事情。由于事件发生与稿件见报时间间隔不长,读者对这一特大火灾事故印象深刻,而且由于事故中因逃离不及而失去生命的人数量不少,因此读者对该事件比较关注。稿件的内容是幸存者讲述逃生的经过,这一过程中亲历者所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解决的方法,对读者而言很有未雨绸缪的作用,这些都是读者很想知道和了解的信息。由于该稿件既以新近发生的事件为内容,又包含与读者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所以它对读者的吸引力比较高。

扩充稿件的背景、相关内容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即倾向于把事物看成一个有结构、多层次的统一的系统,倾向于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事物,注重对事物作动态的、全方位的认识。而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读者同样希望获得全方位的了解。因此,单一的稿件经过修改后虽已符合见报的要求,但从整体上看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进一步编辑。这时,编辑就需要对稿件进行配置,通过几篇稿件的复合,使稿件从不充分变为比较充分,从单一分散变为互相联系。④

2011年3月10日《广州文摘报》刊登的《郎平离异后首谈择偶标准》一文的原稿是《福州晚报》的一则300字左右的短稿,内容只是郎平在某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再择偶的话,身材要比自己高。稿件内容信息量比较少,如果不增加内容可读性不强。但郎平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知名度非常高,而且她为人比较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的感情,因此读者对她的感情世界还是比较有知晓欲望的。适当从其它媒体中搜集郎平的感情经历,作为这则稿件的补充,就可增强其可读性。于是,笔者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郎平的资料,发现《城市晚报》和《成都商报》曾分别刊登过关于她上世纪80年代曾与男排运动员白帆有过一段婚姻,以及她在美国期间曾有男友但因回国执教而分手的稿件。虽然这两份报纸刊登的稿件见报是在2年前,但它的内容是现在《福州晚报》这条稿的前因,这两条旧稿里所说的内容正好解释了为何会有郎平现在谈再择偶标准的事。于是,笔者将三稿合一,将郎平的感情生活作了比较详细的整理。整理后稿件显得内容丰富,读者对郎平的婚姻和感情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满足了读者想了解名人家庭生活的欲望。笔者也较为成功地将一篇“鸡肋”稿件修改为比较能吸引读者的精彩稿件。

精心修改稿件题目,抓住读者眼球

“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说的是产品营销,但在编辑看来,稿件精彩也怕题目平淡。一份报纸版数不少,内容很多,读者通常一打开报纸都是首先挑一些他急于知道的、感觉有趣的稿件来读。如果打开一份报纸,单看题目丝毫没有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那么这份报纸在读者的心目中就是没有可读性的。所以稿件的题目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文章的标题要准确且鲜明,具体来说就是:

1.要突出精华,选择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和最能说明主题、反映新闻本质的事实。

2.画龙点睛,观点鲜明。⑤

2011年2月3日《广州文摘报》刊登的《小女孩炫富 女老板客串“男友”骗钱》,讲的是一位精品店老板娘虚构出一位男孩,以谈恋爱为幌子向一位情窦初开的初中女生骗钱的事情。稿件的原题是《女老板扮男友 小女孩受骗》。原题读起来虽对事情表述得清楚明白,却没交代女老板为何要施计行骗,读者看题目只是以为这不过是一桩平常的诈骗案。但其实,文中受骗的小女孩是因为曾向精品店老板表露过家里很有钱,小女孩的虚荣和炫耀直接诱使女老板不惜一人分演两角行骗。修改题目后,突出了小女孩受骗自己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读者读了修改的题目后,就觉得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因果关联的,引起了读者读下去的欲望,并希望从文中事件得到引以为戒的启迪。一个“炫”字画龙点睛,表现出了事件发展的主因和编辑对事件中被骗小女孩行为的态度。通过题目的修改,把一篇内容较为精彩的稿件介绍到读者眼前,这对提高稿件的吸引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摘类报纸有着其独有的优势,与以传播速度为王牌的新媒体相比,编辑选文、修改、加工的功力直接决定稿件的吸引力,因此文摘类报刊也更能体现编辑的水平。通过对稿件的修改、加工,提高稿件的质量,增强稿件的吸引力,把读者引导到精读、深读,是文摘类报纸在新媒体洪流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注释:

①蔡铭泽:《新闻传播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②③张骏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⑤邝云妙主编:《当代新闻编辑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广州文摘报》)

上一篇:锤炼重大权威信息,提升舆论影响力 下一篇:清风拂面气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