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4 07:17:09

摘要 目的:观察磷霉素对15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均常规给予补液、退热、解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117例予磷霉素100~300mg/(kg・日),对照组39例予丁胺卡那霉素5~8mg/(kg・日)。结果:治疗组显效82例,有效例,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2.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目前,感染性腹泻的耐药菌株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而不断增加。我院于1998年10月~1999年12月应用磷霉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1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56例患儿均以腹泻收入院,临床表现大便呈黄绿色稀水便或脓血便,伴发热及中毒症状,平均病程7~10天,所有病例治疗前均作大便常规化验及大便培养。

156例随机分为磷霉素治疗组及对照组丁胺卡那霉素组。治疗组117例,男56例,女6l例,年龄4~36个月,平均18.9个月,其中腹泻伴脓血便75例,伴发热86例,伴呕吐56例,伴里急后重36例,合并脱水72例。实验室大便常规镜检WBC(+~++)/HP62例,WBC(+++~++++)/HP55例,大便培养病原学检查确诊为沙门氏菌肠炎者69例,痢疾杆菌21例;对照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4月~34月,平均年龄18.2月,其中腹泻伴脓血便22例,伴发热29例,伴呕吐17例,伴里急后重10例,合并脱水21例,实验室大便常规镜检WBC(+~++)/HP24例,WBC(+++~++++)/HPl5例,大便培养病原学检查确诊为沙门氏菌肠炎者17例,痢疾杆菌者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补充水电解质、退热、解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予磷霉素100~300mg/(kg・日)静滴, 对照组予丁胺卡那霉素5~8mg/(kg・日)静滴。

疗效判定 ①显效:用药48小时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大便镜检转阴;②有效;用药48~96小时,大便次数

结果 治疗组117例显效82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2.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x2=27.61,p

讨论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的多发病,危害较大,尤其是新生儿及婴幼儿,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不完善,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IgA均较低,对本病易感,应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侵袭性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如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等产生耐药性。丁胺卡那霉素对于感染性腹泻疗效虽仅次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环丙沙星,但由于该药不可避免的耳毒性,对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大,应慎用。磷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酶相结合,阻滞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对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均有独特疗效,耐药菌株少,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该药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无抗原性,毒性低。经本组观察,磷霉素治疗组显效82例,总有效率92.30%,仅2例出现一过性皮疹,停药后迅速消失,而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应用简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上一篇:依达拉奉治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上消化道出血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