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更新造林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04 05:46:47

对更新造林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更新造林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技术与管理有着严格要求,通常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林木生长,影响成活或成林,甚至造成林木死亡和造林失败。因此,本文根据长期工作实践,通过分析影响更新造林的主要因素,针对实施过程中应掌握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实现营林工作科学化、促进更新造林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更新造林;因素;技术;管理

1.影响更新造林的主要因素

1.1风的影响

风对植株的危害包括机械性损伤和生理损害两方面。机械性损伤是指植株折枝损叶、落花落果、授粉不良、倒伏、断根和落粒等;生理损害主要是指作物水分代谢失调,加大蒸腾,植株因失水而凋萎。受害程度因风力的大小、持续时间和植株株高、株型、密度、行向而异,由于树木正常发育受到风力的影响,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

1.2温湿度的影响

在气候因子中以温湿度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最大,因这两个因子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对造林成败的影响一般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湿度对植物的直接影响主要是由于空气中湿度过高,会促使森林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同时使植株降低抗病毒的能力,土壤中水份过多造成沤根,树根就会因缺氧和受病毒的侵袭,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温度对植株的直接影响主要是由于高温或低温的危害造成的。严重的低温会直接冻伤甚至冻死植株;在某些高海拔地势还会造成冻拔害。高温的主要危害是造成叶片或嫩梢灼伤,严重者整个植株萎焉死亡。

1.3光照的影响

光照与温湿度是高度相关的气候因子之一,是直接影响温湿度的重要因子,其对植株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温湿度的影响问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光照太强时,通常情况下就会造成植株局部高温,灼伤植株较嫩的部分。光照太强时,反而会减弱植株的光合作用,光照太弱时,会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2.实施更新造林应掌握的关键技术

2.1火烧迹地更新造林

2.1.1整地方式

采取块状整地方式,保留迹地中剩余的珍贵树种,进行人工造林或(补植)。火烧迹地经清理后,采用块状整地造林,块状整地规格:50厘米×50厘米×25厘米。先铲除草皮,直径60厘米,然后刨穴,直径50厘米,深度25厘米,打碎土块,拣出杂物,将土 填穴内,穴面呈丘形。

2.1.2树种选择

充分结合火烧迹地的立地条件,参照本地区或相邻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林分,针对其树种组成和自然分布,借鉴当地造林成功经验,从中选择符合经营目的的树种。为了提高未来林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应立足于针阔混交或阔叶}昆交,造林树种应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2.1.3造林密度

依据林木培育的目的,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先选择适应造林地立地条件的目的树种的个数,确定各树种的造林比例,经计算得到较适宜的混交林初植密度,一般应掌握造林后每公顷林地上的保留株数在2500~3000之间。

2.1.4苗木规格

根据黑龙江省林区《营林技术标准》,针对不同树种造林苗木的地径及苗高具体要求,选择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I、II级苗木。

2.1.5苗木营造

在春季土壤解冻25厘米时即开始进行“顶浆”。首先把各树种苗木按比例分配给栽植人员进行随机定植,同时又可作适当调整,使之做到适地适树,避免机械混交的缺陷和不足,使每个树种在林地上分布较为均匀。栽植苗木时先回填表土、细土适当踏实,后回填心土呈“馒头”状踩实,做到苗正,根舒。

2.2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补植)

由于近年来形成的采伐迹地普遍为间伐和择伐两种方式。为此,对这部分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应依据伐前和伐后林分的树种组成结构分别采取不同的造林方式和方法。

2.2.1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

根据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上具备萌蘖更新能力的伐根、幼苗、萌蘖丛的分布情况,每公顷密度达到1000株以上,且分布又比较均匀,只需做好阔叶树幼树、幼苗抚育和萌蘖丛的选育工作即可。每公顷密度不足1000株或萌蘖丛、幼树、幼苗分布不均匀的,需做好补植工作,其补植造林技术措施同上。

2.2.2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

根据伐后林分保留树种分布的均匀程度,结合现地实际情况,采用补植造林方式。首先进行抚育清理,除去非目的树种、灌丛及杂草,优先保留针叶幼苗、幼树,对阔叶幼苗、幼树应依据培育用途大小,结合保留密度和其分布的均匀程度再行取舍。在对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地进行抚育清理工序结束后,如迹地上保留的目的树种每公顷株数低于1500株时,即应在迹地上采用块状整地。造林穴规格及苗木规格等同上。补植造林密度:每公顷应为1000~1500株,采用规则或不规则补植造林配置。

2.2.3针叶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

对原皆伐迹地通过人工造林而形成的人工纯林或针叶树种占有绝对优势的林分,在经过间伐或择伐后所形成的采伐迹地,由于针叶树种的伐根多无萌蘖更新能力,为此,对针叶林采伐迹地应做到先进行清理作业后,再实地调查迹地上目的树种的保留株数,当每公顷株数低于1500株时,即应采取块状整地造林,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应以本着阔叶为主,针叶为辅的原则,便于造林后形成具有抗逆性的针阔混交林。补植造林密度:每公顷应为1000-1500株,整地与造林方法同上。

2.3病虫鼠害迹地更新造林(补植)

首先对病虫鼠害致死木经全面清理集中烧毁,保留针叶及阔叶乔木树种,割除影响幼树 幼苗生长的灌丛、杂草,对阔叶树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问伐和修枝工作。在造林树种选择时避免选用易感染原病虫害鼠的树种,即选用抗病虫鼠害树种。其造林(补植)技术同针叶林采伐迹地。

2.4阔叶次生幼龄林的培育保护

在各种迹地类型上也保留着小面积阔叶次生幼龄林,并且树种较为丰富,其中亦有人工更新造林较为困难树种,或稀有珍贵树种。但树龄相差较大,密度不一,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人工适当调控,伐除非目的树种和不良灌木、杂草等,并对萌蘖树丛做好选育、修枝、定株、伐除工作。经抚育后每公顷保留2000-2500株。

3.实施更新造林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3.1防火

更新造林后,要留出防火带请除杂草.严格控制各种火源,尤其是在干旱多风的冬季和春季,更要加倍注意。

3.2防治病虫

防治林木病虫害的发生。要从开始更新造林时做起,选择更新造林树种时,要考虑选择抗病虫害侵染能力较强的品种。苗术出土或定植后,要加强水肥管理,施用肥不要用未腐熟的肥料。未腐熟的肥料易诱集种蝇、金龟子等害虫前来产卵,导致害虫大面积的发生。

3.3防止不良气候与人畜破坏

幼树不耐寒.需采用培土、覆草、平茬、包扎等措施进行防寒。覆土或覆草时,应及时覆盖、及时撤除,覆盖过晚、撤除过早或覆盖过早、撤除过晚都会影响保护效果。在风沙括动严重的地方更新更新造林时,应适当深裁设置风抄障或在林缘迎风面挖壕防止风蚀抄埋。人畜破坏包括不合理的采伐、过度放牧等.对人工幼林的危害极大。应积极宣传更新造林的意义,提高全民的护林意识,加强护林组织建设,牲畜实行圈养或组群、跟群放牧。

总之,森工林区营林造林工作要转变经营观念,按市场化运作,才能克服当前更新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营林工作科学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晓梅.试述植树造林的方法与程序.价值工程,2010.02.08.

[2]惆桃龙.浙川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新造林管护.中国林业,2009.06.20.

上一篇:双鸭山市市郊林地保护区域布局与利用结构 下一篇:玉米育种新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