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德国成绩单

时间:2022-09-04 04:24:01

朋友的儿子托尼在德国的一所实验中学上六年级。德国的教育体系是小学四年制,五年级就开始算是中学了。

德国的中学种类分为:第一类:文理中学,是为将来上大学做准备的中学。第二类:实验中学,学生们在10年级毕业后,就去职业学校读专科。第三类:普通中学,普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成为做粗重活儿的工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托尼小学四年级时的考试卷,卷面成绩都在1分2分之间。德国的分数制是6分制,1分是最高最好,6分是最差最低,按照这个卷面成绩,托尼应该去文理中学(相当于国内的重点中学),他怎么会去了实验中学呢?于是,我问托尼的母亲:“托尼的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文理中学?”托尼的母亲莞尔一笑,说:“卷面成绩是1分2分,可成绩单上的成绩却是3分4分。”噢!我很吃惊,于是就问:“怎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托尼的母亲耸耸肩,撇撇嘴说:“老师说托尼上课没有举手发言,这个举手发言在德国的教育体制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托尼没有举手发言,所以无法得到好成绩,也就只能去实验中学了!”

我女儿同学的姐姐索菲,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姑娘,她会弹钢琴,也会跳舞,就是不爱多说话,考试成绩也在1―3分,如果按这个卷面成绩的话,索菲是可以去重点中学的,可又是因为上课没有举手发言,老师只给了3分4分,所以索菲也去了实验中学。我问索菲的父母:“像索菲这样成绩的好孩子去实验中学读书,你们不觉得可惜吗?”索菲的父母回答说:“可惜嘛肯定是有一点的,可是,德国的教育体制中对积极参与课堂发言有这个要求,即便我们让索菲去重点中学,也会因为不积极参与课堂举手发言的问题,而被淘汰。”

也就是这么巧,在女儿四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也提到了她课堂上举手发言少的问题,并且说: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一半,另一半就是课堂积极参与举手发言的成绩。这下我们可感到束手无策了,学习成绩可以在家监督指导,但课堂举手发言,我们是山高皇帝远,管不着呢!

看样子,德国人也看重成绩,特别是小学四年级成绩单上的成绩,往往能决定孩子们的终身。所以在德国有“孩子10岁定终身”的说法。

我当然不想危言耸听,也有孩子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突破了他们在四年级时的选择,可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没能突破这个选择。

虽然说在德国任何一种选择都被认为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承认人的差异性,人生道路的多元化。但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种渴望,渴望被承认。

所以,在学校就有孩子在考试成绩面前流泪的,尽管这个成绩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老师从来不会当众宣布成绩,更没有班级成绩排行榜,可他们还是哭了。

由此看来,成绩在德国孩子们的心中还是很重要的。

老师说:“你女儿的成绩不错,是在可争取的范围之内,如果她能多举手发言的话,那么,她的成绩就上一个台阶了,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争取一下呢?”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做什么,老师倒是有可为的呀。于是,我非常小心地问老师:“我不知道在德国可不可以这样,我以前在中国的时候,老师也可以点名让孩子来锻炼发言的。”

听到这话,老师像触电一样,抬起双手说:“我们可不这样做,举手发言本身就是一个自愿的行为,如果孩子还没有准备,还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迫他发言,孩子上课的时候思想会紧张,怕被老师抽到发言而不能专心学习,那么,这样的强迫发言是得不偿失的。我倒是有一个小窍门,让孩子每天用一张小纸条记录自己的举手次数,举手一次画一道杠,成功得到发言画一个星。试试看,这个方法很有效的。”

按照老师的方法,我让女儿在学校里这样做,回来问她,她却说:“这样做太烦人了,分散了我学习的注意力,整天想的都是记录举手画杠杠,不好!”

于是,我不让孩子再画杠杠了,而是每天在上学前,首先祝愿女儿在学校玩得愉快,然后提醒她不要忘了举手发言。

回来后,我问女儿:“在学校玩得愉快吗?”

女儿回答:“愉快极了!”

我再问:“举手发言了吗?”

女儿回答:“举手发言了。”

我又问:“成功了吗?”

女儿说:“有时成功,有时不成功。”

我说:“不成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举手了,老师看到了。再说了,也不可能每次举手都成功,还有其他举手的孩子呢!”

上一篇:在环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改变 下一篇:唱响国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