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烦恼 为你支招

时间:2022-09-04 03:18:17

3大烦恼 为你支招

对于广大百姓来说,医疗、教育和住房是他们最关心也是最令他们烦恼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三大块的消费中遇到一些麻烦,发生一些故事。我们来听听下面三位朋友的故事,然后再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应对方法,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

误看游医牙遭罪

讲述人:何丽 女 28岁 公务员

前段时间牙疼得厉害,还好离家不远就是人民医院。进了门见一个年轻的医生正在坐诊,看病的倒不太多。他看完我的症状后说:“你这颗是老虫牙了,越耽搁越严重,这次赶紧拔了,不然等影响到其他的牙就晚了。”我本就是个怕麻烦的人,听他这么一说就同意了。

补牙的时候,医生又向我推荐了塑料、不锈钢和烤瓷三种由低到高不同档次的假牙,最终我选了价格并不低的不锈钢假牙。然后是拔牙镶牙我看医生笨手笨脚的样子,心里就不太踏实,回家后没几天,那颗新牙果真把我害苦了。刚开始有点痛,但我想可能是创口还没完全长好吧!可后来口腔发生了溃烂,我这才着了急,赶紧又去了专治牙科的口腔医院,结果人家告诉我,新镶的这颗不锈钢假牙是低劣材料做成的,长期使用后容易诱发口腔癌。谋了财也就算了,还想害我的命呀!一听这话我气不打一处来,马上跑到人民医院找那个医生理论。当天值班的是另一位医生,他态度冷淡,不是推卸责任就是不理不睬,我扬言要找院领导来处理这事,他也无所谓。

去医院办公楼找了几次,才找到相关负责人,谁知他对我说,医院里的牙科并不是医院内部的科室,医院只是把那个地方租给别人经营,如果在治疗中发生了什么问题由承租人负责,他们不管这事。我忍着牙痛跑上跑下的,最后竟得到这样的答案,气得我直冒火,正要破口大骂,牙又开始钻心地痛起来……

支招:

1.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要注意取证,如治牙的票据、提供的医疗用品(如假牙)等。如果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可以先向律师咨询,并及时申请医疗鉴定。出租给“医贩子”的医院对此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要运用法律维权,可以将其列为第三人申请赔偿和后续治疗。

2.我国已确定到2008年全民享受口腔保健的政策,许多省区市正在积极地建立口腔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管理办法进行行业质量认证。这项工作的开展同时还需要卫生行政、劳动保障和工商管理等部门多管齐下。

3.作为消费者个人,在看病就诊时,要去正规医院的统一窗口挂号,以免误中江湖游医的圈套。一旦发现上述情况,要向卫生部积极举报,例如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http//www.cca.org.cn,或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http//www.caqp.org.cn进行投诉,以免他继续祸害他人。

买房买来烦恼串串

讲述人:韩娜 女 32岁 公司职员

当我和老公第一眼拿到佳苑楼盘的宣传单时,两个人都兴奋极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良的周边环境、24小时贴心的保安服务……一切都那样的完美。

也许是因为第一印象太完美的缘故吧,我们后来的失落感也越来越大。首先,发现电梯有问题。当初售楼小姐笑得甜甜地告诉我们用的是“进口原装电梯”。可入住后发现却是国产组装电梯。但我们也没有什么“崇洋”情结,也没深究此事。可恐怖的是,电梯超载时不能发出声光警告,关门运行时却会发生坠落,在下降两三层后突然卡住。住进去不久就发生多次坠落和打不开门的事。烦恼的事一件接一件,开发商当初许诺的很多设施,原来都徒有虚名。邮电所变成了发廊、绿化花园成了超市、幼儿园成了超市的员工宿舍……而我们梦想中美丽清静的生活也被打乱了:门缝塞满了广告宣传单、经常发生陌生人敲门并试图用钥匙开门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住户联合起来,开始了艰难的投诉历程。居委会、街道办、规划局、局、市人大……所有相关的部门都跑遍了,所受到的斥责、白眼和不堪忍受的侮辱实在是数不胜数。更可怕的是,维权有时还要付上血的代价。有一次隔壁的唐先生由于据理力争,竟被物业公司的保安咬下了大半个耳朵,唉!谁能想到买房却买来了一大串的麻烦!

支招:

1.买房前通过网络、媒体、政府相关部门等渠道了解开发商的资信等各方面情况。买房时要重视合同签订,认真研究合同的每一条款,有条件的应向律师进行咨询,特别是对一些容易被房产商侵权的条款,更要在合同中加以明确。

2.权利受到侵害后,先搜集证明权益受损的证据,包括当年的报纸广告、楼书、宣传单张、售楼资料、认购书、合同等。同时通过向法律人士咨询,分析打官司可能得到的赔偿结果,明确自己的利益范围,确定谈判底线。

3.近几年建设部整顿房地产市场的力度越来越大,下发了许多法规文件,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及委员们更是重点指出了房地产市场比较混乱的问题,相信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久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孩子念书 总要“额外”钱

讲述人:凌一笑 女 33岁 公司职员

去年,我们准备让6岁的女儿上一年级。我家住在城郊结合部,附近只有两所小学,一所是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较好,是我们的首选,但由于户口不在学校所在地,必须交纳2400元的跨片费,这对我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这可不是笔小数目。权衡再三,我们决定让女儿就近入学。

到离家不到100米的小学报名时,谁知却被告知要交1800元借读费。我们当时就懵了,指着户口簿、房产证说:“我们就住在校外,户口也是当地的,为什么还要交借读费?”校方解释说,这是一所村办小学,你们不是村民,所以要收借读费,再说建新校舍欠了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怎么就近入学也要交借读费?我们愤愤不平,向区教育局反映情况,谁知教育局长的回答与校方如出一辙。我当即质问他:“请您告诉我,我的孩子到底要到哪儿上学才不需要交额外的费用?”局长敷衍一番后找了借口溜走了。后经打听,这所学校十几年来一直在收取这项费用,全校“交费借读”的学生占80%以上,而学校给这笔费用开的收据竟是“勤工俭学费”。

莫明其妙多交了1800元的6年借读费,以为可以省心了。谁料开学不久,女儿就接二连三拿回许多收费单让我签收:专长学习费、纯净水费、牛奶费,统一上网费。除了这些,连在学杂费中明确包含的项目:如看电影费、期中期末的考卷费却又在中途重复收取。一年级的小学生一个学期缴纳的各种费用竟高达1200多元。而所有的家长除了发发牢骚,都无一例外地乖乖听命。用他们的话来讲,既然无法选择学校,只有忍气吞声了。

支招:

1.学生家长要树立教育维权意识,敢于向学校这种乱收费行为说“不”,同时要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甚至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教育维权。

2.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专门措施,杜绝这种借教育之名乱收费行为,对屡教不改的学校进行处罚,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分。

3.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特别要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可向教育部拨打投诉电话010-66096145、66096146,并对违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

上一篇:温总理的这十句话最让我感动 下一篇:平民女 爱平价 不爱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