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养殖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04 01:55:30

肉羊养殖问题研究

【摘 要】对近年来肉羊的生产现状和存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根据现状提出对今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肉羊;生产现状;发展思路

1.肉羊生产现状

引进陶赛特种公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交效果显著。陶赛特种公羊与当地健康无病的适龄藏系母羊杂交,陶杂一代羔羊的初生重、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比青海藏羊高0.77kg、2.44kg、4.87kg 和6.79 kg ,在同等饲养条件下,6月龄陶杂一代的胴体重、屠宰率分别比青海藏羊高3.93kg和3.9%,杂交效果明显。

引进特克塞尔种公羊与当地藏系母羊杂交特杂一代羔羊的初生重、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比青海藏羊高0.65kg、2.56kg、5.9kg和9.05kg ,6月龄陶杂一代的胴体重、屠宰率分别比青海藏羊高5.9kg和7.1%,杂交效果明显。

引进萨福克种公羊与当地藏系母羊杂交特杂一代羔羊的初生重、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比青海藏羊高1.07kg、2.74kg、5.87kg和7.8kg,6月龄陶杂一代的胴体重、屠宰率分别比青海藏羊高4.03kg和2.72%,杂交效果明显。

在高寒地区,以上3种优良肉羊品种与当地藏羊杂交,使杂种一代既有父本的明显的肉用性能,又保持了母本对恶劣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即有利于规模化、产业化、季节性羔羊肉生产,还能更好地发挥杂种优势的潜能。

2.肉羊业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肉羊养殖业仍处在较传统的零星分散的养殖阶段,科技含量低,科技及市场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科技推广应用能力差,畜牧业增产不增收。

(2)良种紧缺,良杂畜的比例低。近些年来,虽然引进了一些优良的肉羊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羊的良种化程度依然不高,所引进的优良品种除小范围的杂交优势利用外,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杂交肉羊生产体系。

(3)羔羊的育肥技术不规范,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育肥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大部分养殖户既无技术又无经验,更谈不上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单一,营养不全,羔羊又无补饲习惯,育肥月龄偏大,育肥时采用低精料、多粗料,缺乏预防疾病的措施,进行消毒、驱虫等工作的意识淡薄,良种不良法,导致羊群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极大地影响了养羊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4)草山草坡缺乏管理,良种牧草的种植面积少。多年来,草山草坡缺乏管理,加上对优良牧草的种植不予重视,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和青干草严重短缺,再加上缺乏先进的牧草贮备加工机具,畜牧业生产基础脆弱。

(5)缺乏合理的肉羊产业激励机制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3.肉羊产业发展思路

3.1依托天然牧草资源,大力发展肉羊生产

根据羊的生物特性及现代肉羊生产的需要,一要充分利用草山荒坡和林间草地进行人工改良,种植人工牧草,扩大肉羊生产规模。在牧草丰富时以放牧为主,在枯草期则推行半舍饲和舍饲喂养,并用精饲料补喂。二要加大种草面积和草料贮备量。特别是养羊大户,要高度重视种植优质牧草,大量晒贮青干草,对秸秆和青干草等粗饲料以及农副产品进行科学的加工利用,使羊群在枯草期能保证充足全价营养的草料,确保肉羊正常生长发育,以促进肉羊业的发展。

3.2建立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和杂交生产体系

3.2.1建立肉羊良种繁育体系

以引进国内外优良纯种羊为主体,以发展良种羊为基础,重点抓好原种场、扩繁场的建设,实施纯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建立肉羊良种繁育体系。推广肉羊人工授精技术和改良网点建设,大力推广优良公羊的使用面,同时要与肉羊生产基地结合。真正做到有试点、有示范、有推广面,点面结合。这样才能为我县良种羊繁育体系建设和肉羊产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建立肉羊杂交生产体系

根据本县羊的品种资源情况,以引进国外优良肉羊品种公羊为主体,以本地母羊为基础,开展经济杂交,利用杂交优势建立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在开展杂交改良的过程中,应选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产肉多、肉质好、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的杂交组合进行快速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外来优良品种羊群的优良性状,全面快速提高肉羊生产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

3.2.3积极推广当年羔羊育肥出栏

根据羔羊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育肥生产周期短、便于组织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和羔羊全年屠宰利用,不仅可提高羊的出栏率、出肉率和商品率,同时能减轻越冬度春掉膘或死亡损失等特点,加上羔羊肉鲜嫩、瘦肉多、脂肪少、膻味轻、味鲜美、容易消化吸收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实际,应选择羔羊进行强化育肥。

3.3建立现代化肉羊生产小区,推广圈养新技术

建立肉羊生产小区,推广肉羊圈养是发展肉羊业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举措。一是由粗放饲养式向集约科技式经营转变。二是由零星散养式向半舍饲和全舍饲转变,减少长途放牧中大量能量的消耗,以及草场的严重破坏。三是鼓励家家户户都养羊,推行整村推进,既便于管理又扩大养羊规模,促进养羊小区的形成。四是充分利用人工牧草、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按照标准配制日粮,全面开展半舍饲、舍饲育肥试验,以较短的育肥期和适当的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4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养羊经济效益

一是全面推行暖棚舍养羊,保证每只羊拥有0.75-0.95圈舍;二是推广养羊补饲技术,积极开展羊矿物质(舔砖)和混合精料补饲;三是加强怀孕母羊的后期管理和羔羊的早期补饲,提高母羊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率,四是采取直线育肥技术。羔羊出生一周龄以后, 逐渐由少到多加强补饲,一直育肥至6至8个月,体重达到40kg以上出售,可节约饲料费用70~80元。五是推广公羔不去势育肥。经检验不去势日增重可提高12.5%,一只羊可增重4~5kg,增加收入30~40元。

3.5加强防疫灭病,保护养羊业健康发展

防疫灭病是加速肉羊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县羊疫病流行情况和省上安排,按时搞好羊痘、羊四联、口蹄疫等羊传染病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大羊寄生虫病、口疮、羔羊痢疾的防治;加强羊圈定期消毒,全县建立起羊疫病定期普查、集中预防和及时诊断治疗相结合的羊疫病防控体系,减少死亡,保护肉羊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3.6扶持龙头企业

肉羊产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快、回报率高的产业,但其面临着市场、疫情和自然资源等多重风险,需要有宽松的企业发展环境。要为其在项目申报、扶贫和信贷资金、用地用材上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确保养殖企业在做强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滚动发展。

3.7加快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结合农牧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养羊户的培训,改变其生产经营观念。明确养羊效益获取的最佳途径是规模生产、专业经营、企业管理、加快出栏、提高母羊繁殖力。建立健全畜牧业的社会化服务结构,加强兽医防疫部门和生产部门的技术力量,为肉羊养殖户生产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养殖户进行科学管理。这样才能实现肉羊生产的科学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科]

【参考文献】

[1]杨成莲.青海省互助县肉羊养殖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养殖与饲料,2009(5).

[2]李海基.陶赛特羊与青海藏羊杂交改良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7(5).

[3]李海基.萨福克羊与青海藏羊杂交改良试验[J].

[4]李海基.特克塞尔羊与青海藏羊杂交改良试验[J].

上一篇:Research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 下一篇: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