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用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时间:2022-09-04 01:26:41

恰当选用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 要: 恰到好处的科学评价,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从“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手段。

关键词: 评价手段 数学素养 尊重学生 注重过程 三个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就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具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我还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发散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2.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言。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们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就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扼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到少“讲”多“听”。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3.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专家指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我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我首先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对同一内容,不仅让多位学生评价,更允许一位学生作多次评价,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其次努力拓展评价时空,除了自我评价外,还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自己找对子互评,进一步拓展课堂学习评价的时空。再次启迪评价方法。掌握方法是实现学生有效评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启迪学习思维,教给评价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学会学习,使教学评价最终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二、注重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这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学生,让他体验成功。同时,可以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思路。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我则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成长记录卡,端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传统的学生评价,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轻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张“成长记录卡”,及时认真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切资料,以此促进学生端正学习行为。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三、侧重评价“三个能力”,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1.学生实际能力的水平是实施评价的起点。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应当把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能力看作是评价的起点。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又缩短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消除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水平是实施评价的重点。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点。因而,应以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作为评价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3.学生自学能力的水平是实施评价的关键。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教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地对待,他们就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就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失去自信心。同时,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下一篇:小学教师要加强课堂数学语言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