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与见解

时间:2022-09-04 12:06:46

浅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与见解

【摘 要】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总结历史经验并分析我国当时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则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同时在进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要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改革;对外开放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也是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开放的条件

回顾中国的近代革命,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对于刚稳定的新中国人民及领导人来讲并不是太熟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急于求成而忽视客观规律的错误,给中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极左”运动,这种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使中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在的晚年又发动了群众展开长达十年之久的,这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更是严重,可以说是中国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浩劫;从1958年到1978年二十年间,农民的收入仅从73元增长到133.60元,年均增长不到三元,一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的党和人民忽视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到建成需要一段很漫长的过程,犯了急于求成,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错误。也没有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策,而是认为只要开展群众运动,依靠群众的热情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主观主义的错误。忽视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的变更,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国情,而是照搬了苏联管理制度和建设的方法,不断片面的追求所有制形式。使中国形成了一个缺乏社会生产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模式,偏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当时中国技术落后,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思想僵化。面对这样一种严峻的局势,邓小平认为解决这一社会现象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多次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指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并决定进行改革。”邓小平理论也随着这次会议之后渐渐形成,而改革开放则是邓小平理论实践的一个措施。

二、改革开放的过程与成果

改革是指在不改变原有社会性质的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水平和要求的活动;对外开放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邓小平指出:“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了大的调整。就是经济建设取代了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取代了闭关自守。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教训后根据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对中国进行了改革,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其中对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原来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动摇公有制的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使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但改革开放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1979年中国在做出改革开放决策之后,党中央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决定以深圳为代表的南方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实验地区和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的窗口与平台;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多元化的所有制主体也受到中国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中国的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并茁壮成长,并改变了国营、集体经济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又一重要成果;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中国经济仍然不断上升,更体现了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当然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增多,科学技术蒸蒸日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神州七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新中国航天事业登上了世界第一集团的高度,在航天领域取得优秀成绩。

三、改革产生的影响

自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解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一基本矛盾,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开放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国产品走向全世界的同时国外产品也不断走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改革开放使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政府的支持与扶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改革开放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扩招”。使我国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毕业人数只有16.5万,如今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高达680万人,使中国人才倍增,为科学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智力支持;我国的医疗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后也飞速提升。众所周知,“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如今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由1982年的67.77岁提高到70多岁。改革开放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改变了中国的贫困面貌,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丁俊萍.邓小平理论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89.

[2][3]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34,79.

上一篇:论纯粹美如何可能——从康德美学的审美主体性... 下一篇:浅析我国的网络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