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老师诵读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3 11:40:08

窦桂梅老师诵读教学研究

摘 要: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在现代语文学习中仍是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论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诵读教学法,旨在通过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窦桂梅

一、诵读与诵读教学

诵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诵,是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读,就是读书、念文章。

诵读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诵读去教学,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诵读教学并不是纯粹的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生诵读的技巧和方法,而是通过诵读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眼、口、耳、脑并用的诵读活动中,通过有声的语言内化文本,获得诸多信息、知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1]

二、为何进行诵读教学

自古代蒙学起就被普遍运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文章七分读”等都是古人对语文诵读教学的经验之谈。但自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人们对诵读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教师往往重讲轻读,虽然有语文学家大力提倡诵读,但从总体来看,上至小学语文教师下至小学生对诵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喜好程度仍显乏力,诵读状况令人担忧。

三、窦桂梅老师诵读教学实录分析

(一)、诵读教学方式多样化

1、通过绘图理解方式实现诵读教学

窦老师通过简单而生动的简笔画,让学生对词语“一片一片”有了深刻而形象的理解。老师把词语理解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画图、想象,每个人心中都勾绘了一幅落叶飞舞的美丽画面。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自己体味到的“一片一片”,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时学生的情感完全投入到了学习情境中来,他们没有意识到是在学习词语,但是词语的意思已经根植在他们的头脑中了。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已经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的语言融为了一体。

通过绘画的形式让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窦老师在教学文本语言时真正实现了“言――意――象”的过程,让语言文字生动地转换成了形象,利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在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图画理解后朗读更能带着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情去想象文中的画境而读,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实现诵读教学

窦老师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小动物,走进文本中的角色去朗读,这不仅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朗读的过程中,把小动物变成“我”,学生就会带着自己对课文角色的理解和想象进行朗读,把自己和小动物融为一体。把小动物变成“我”,这不仅仅是角色的进入,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角色的变化,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进而发展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加深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美好的情感。

走进文本中的角色,通过角色互换进行诵读教学这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形象,把感受送入课文的语言中,就是在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朗读。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对文本进行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这种诵读教学方法不仅手段灵活多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上合适的教学道具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补充课外文献资料实现诵读教学

窦老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文的感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引用了很多课外历史资料。窦老师先让学生朗读了两段相关的历史材料,尽可能地为学生再现当时在圆明园内抢烧的场景。学生也通过阅读文献材料后更加深了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在此基础上,窦老师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拨。

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她对学生说的这样一句话:“你能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朗读一下这句话吗?”这是在尊重学生的理解上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让学生能有自己的理解并能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通过读相关的课外材料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再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教学过程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4、通过原文与原著对比实现诵读教学

在这节课中窦老师十分注意引领学生关注和欣赏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原著中的一段话再对比原文,其实是在带领孩子欣赏文学,学生也在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通过原著与原文对比着读,让学生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了所描写的环境的恶劣,更拉近了学生与古典文学名著的距离,让学生能从一个点看到更广阔的一个面。

文学名篇导读课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孩子阅读名著的兴趣,引领孩子走进文学的殿堂,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那是功德无量的好事。让我们大家都来做孩子们阅读文学名著的引路人。

(二)、诵读教学评价个性化

1、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从师生之间的评价变成了生生之间的评价。

在评价的对话中,“他”变成“你”,让学生第一次体验了“面对面”的评价,很真诚,很兴奋。让我们看到了评价的主动权在学生,看到了动态评价的价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加强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让互动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

窦老师的人文思想还突显在每一个细节中,在学生发言时,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喜欢挑刺,窦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既激励了学生,又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评价双方都有“面子”。这样的诵读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倾听,也让他们学会正确而客观地评价他人。

2、朗读是每个人自我感受的外化,抒发的是自我真实的情感。

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真正成了“朗读的主人”,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独特的体味。而教师,则成为了欣赏者、促进者、开发者。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这样的点评,“你这样读得不对,应该带着XX的感情去读”或“不错,读得很好!”这种填压式的朗读点评和不到位的朗读评价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而我们看到,在窦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极富个性,针对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具体又很恰当很到位的指导。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情,窦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层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个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对自己的尊重,这种情感会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内心,这种情感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们尽力调动原有的词语积累,又不断吸收着新的语言。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和教师、和文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0

[2]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M].长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53

[3] 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4

[4] 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8

[5] 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6

[6] 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70

[7] 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2

[8] 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5

上一篇:浅析中学生柔韧素质影响因素 下一篇:如何让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