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米糕 第1期

时间:2022-09-03 11:34:58

记得小时候穷,白面少,母亲经常做黄米糕给我们吃。那时我的早餐是喝一碗糊糊,吃两块黄米糕。有时吃腻了,我就叫嚷开了:“妈,咋又是甜馍馍?”

“甜馍馍”是黄米糕的俗名,也有叫它“米黄甜馍”的。糕类本是江南特色,而黄米糕被天水人称之为“米黄甜馍”――一个“馍”字,道出了它的北方血统。因此,可以这么说,黄米糕体现了天水这座古城的开放意识,它身上有南北融合的影子。黄米糕在天水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风头。

先说天时。黄米糕以糜子为原料,糜子者,古称“黍”,是中国传统的五谷之一,《诗经》中“黍稷重,禾麻菽麦”的记录中,黍排在首位。而中国最早的黍,就是在天水的大地湾遗址发现的,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天水是糜子的故乡,天水人自然就得靠糜子来填饱肚皮了。

次说地利。甘肃天水,有“陇上小江南”之称。范长江先生在《中国的西北角》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苏杭一样,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人物秀丽的地方。”事实上,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天水都有。细心的人会发现,地图上的甘肃像条细长的带子,而天水就像是这条细带子最东边的一个结,它地处西北高原的东部之首,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用已经寓居南方的报人文长辉的话说,天水“既有北方暖温带之阳光普照,又有南方湿润带之季雨频临”。地理决定食品的特性,这理论在天水是行得通的,古长安往西,唯独天水有着较为浓烈的江南气息。有江南气息,就少不得这江南韵味的黄米糕。

至于人和,天水有句俗话说:“天上下腊肉还要人张口。”意指凡事尚需人做。即便天水遍地种上糜子,江南之气也胜过苏杭,还得有人亲自下厨亲手把它做出来吧,恰恰天水就有这样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美食是悠闲之地的特色,也是悠闲之人的事业。依我看,只有气定神闲的人,才会在内心深处把吃当成一种艺术,并且不断地发明一些新的吃法。其实,这也是一种创造。

天水,恰恰是一座悠闲的城市。

我有不少外地朋友在天水呆上一段时间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喜欢之意。因为这座城市的悠闲和散淡,着实迷人。所以,我们能够想象得出,那些天水人,愿意泡在厨房里打发时光,突发奇想地创造出黄米糕,也实属必然。而在繁忙的大都市里,即使有遍地的糜子,忙碌的上班族们也做不出黄米糕来。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更没有心境,他们匆匆的脚步只愿停留在快餐店牛肉面馆的门口。

前几年,我偶尔想吃黄米糕就上街去买,而现在上街买都不容易买到了。我发现,现在全国的早点都在北京化,好像大家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油条和豆浆似的。但在天水的乡下和老城区西关一带,还能见到黄米糕。我相信,黄米糕不会在天水消失,因为它毕竟承担着传承天水悠闲传统的重任。

黄米糕,多柔软的名字,天水小城的大街小巷、天空乃至人心里,因它的存在而散溢着一股温柔的气息。

上一篇:茶心 第1期 下一篇:茶道人生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