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时间:2022-09-03 11:16:05

借助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记得在讲授“你能肯定吗”一节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假设一根铁丝紧紧箍住地球的赤道,现在将这条铁丝增加一米,使得铁丝离开地球表面,并且处处同地球保持着相等的距离。铁丝的升高,是否能够: A在铁丝下面塞进一张名片;B在铁丝下面塞进你的手;C在铁丝下面塞进一只棒球。题目出示后,学生众说纷纭,大部分想当然地认为是A,当笔者再三否定时,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实际上正确的是C,这看起来太令人惊奇了!此时如果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到非常乏味,学习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听课效果平平,这种状态对知识的掌握很不利。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笔者将该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及时播放动画:将铁丝加长到一米时,铁丝居然升高到离地球表面大约16厘米!此时一只棒球轻易地从它下面穿了过去。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动画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铁丝箍住地球时,长度相当于赤道的周长,当长度增加一米,半径便增加了1/2π米,大约16厘米。实际上,不论是地球还是其他星球,升高的高度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大约16厘米。最终,学生出色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意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不允许想当然的,要拿数据说话,让事实说话,这堂课给学生带来了终身受益的影响。

二、借助多媒体演示,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感性材料的辅助,多媒体能提供激发思维动机的典型材料,为学生铺设好探索之路,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创造出新。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外角和”时,为了帮助学生感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先投影一个五边形花坛的平面图,在图上做出五边形花坛的各个外角,让学生猜测5个外角的和等于多少度。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老师引导:能不能将花坛缩为一个点呢?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时利用动画将花坛缩为一个点,5个外角恰好组成一个周角,学生很容易看出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老师在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和思考中及时提出:若将五边形换成六边形、七边形……n边形,它们的外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运用了多媒体,学生在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从而激发了思维,从内心深处涌起创新的灵感。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牵强附会地讲了半天,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既费时又费力。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中,为了弄清函数y=2(x-1)2+1、y=2(x+2)2+3、y=2(x-3)2-5图像的形状是否相同,以前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先列表、计算,再一丝不苟地描点、连线,这个过程几乎占去了大半节课,然后学生再用剩余不多的时间去观察、归纳,效果不理想,总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而且画出的图像还不太标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几个图像挤在一起看不清楚,图像也不能随意变化,这样就不容易观察、抽象出有关性质,学生任凭老师怎么讲,也不相信3个图像形状相同。如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地演示了3个图像可以通过平移互相重合,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得出3个函数图像形状相同这一结论,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样教学,顺利地突破了难点,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兴致盎然,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学会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点对数学学科的学习非常重要。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它不是万能的,一堂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决定的。例如七年级上册“截一个几何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丰富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学生切截几何体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使用多媒体技术反而是画蛇添足。因此,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遵循恰当、合理、实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数学教学。

上一篇:网络媒体和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与尝试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