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浅析

时间:2022-09-03 10:55:54

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浅析

摘要:阐述了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重大意义,分析、论证了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通过某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效这一案例,以点带面,浅析如何在集团公司乃至同行业企业内全面推广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推动民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技术标准;战略;意义;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44-02

引言:2007年,福建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重要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全面推动我省技术创新、产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提升福建产品质量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实现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在全省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而某集团公司下属的YA分公司有幸作为全省134家试点企业之一,实施、推广技术标准战略工作。

一、某公司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情况简介

某集团公司下属YA分公司于2005年~2006年期间就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并于2006年3月获得了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有较成功的标准化工作开展经验,因此借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的契机,将集团公司下属YA分公司作为试点推到了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前沿,正式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三年来,分公司认真、扎实开展包括机构设置、标准化管理、技术创新等10个方面的工作,经过努力,于2010年9月顺利通过了福建省质监局、福建省经贸委联合组织的验收工作,以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切实提升了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标准是技术积累的结晶和市场商品流通的基础[1],则所谓标准,就是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则、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而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创新改善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2]。企业标准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三个方面:⑴市场经济需要标准化;⑵企业提高效益、自身发展需要标准化;⑶产品竞争需要标准化。[3]

二、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大意义

对一个企业来说,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企业标准战略开展的重中之重,它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没有技术创新,标准创新是无源之水;没有标准创新,技术创新就没有生命力[4]。

其次,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如果一个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缺乏,会严重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若企业技术与标准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的提高[4]。

第三,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应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当前,标准竞争已成为国际上继产品、品牌竞争之外,一种层次更高、意义更大、影响更广的竞争手段[4]。《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一个重大的技术保障措施。

三、通过成功案例分析,论述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所应采取的策略

案例:某集团分公司切实开展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

该分公司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活动以来,不仅使其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及意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完善了管理模式,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被确定为第一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后,分公司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技术标准战略领导小组。同时借此次项目的开展,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对标准战略的稳步实施起了保证作用。

(二)通过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分公司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抢占市场制高点。

(三)通过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加快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步伐,同时推动了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

通过分公司的自主研发和技术自主创新,近三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有:1、硝酸铵溶液应用系统的成功研制;2、工业炸药悬挂式轨道运输车系统的成功开发。对企业来说,成果的实施,不仅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且具有安全、环保等特性;对行业来说也促进了民爆行业的技术进步。在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之前,分公司仅有1起专利申报,而自2007年实施该项目后,分公司共申报了6起专利,其中4起已取得证书、2起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公司的产品质量,还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加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2010年11月该分公司的相关产品被授予“福建省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五)通过构建和完善企业各种标准体系,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水平提升,企业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年来该分公司在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标准化战略工作的开展,通过PDCA方法,不断对企业标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其与企业方针目标、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衔接配套,并真正有效贯彻运行。

⑹通过开展技术标准战略,分公司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该分公司实现利润平均环比增长超过10%,2010年利润更是达到7000万元以上,创下历史新高。

四、实行以点带面,将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进行推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在总结该分公司技术标准化战略试点工作成功实施的经验基础上,实行以点带面,将技术标准化战略工作在集团公司乃至同行业企业内全面推广,这也是当今形势之所趋。

首先,集团公司应从组织上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化战略工作的实施,成立集团公司技术标准战略领导小组,切实把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纳入公司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责任制。其二,加大对标准和标准化的宣传力度,促进集团公司全体人员标准化意识的提高,增强全司范围内的标准意识,形成良好的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氛围。充分应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的重要意义,并适时表彰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开展先进的单位和先进个人。其三,在集团公司范围内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积极建立集团公司的企业标准体系,提升集团公司标准化良好行为,同时积极寻求建立以集团公司为申报主体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三合一体系。目前集团公司已与方圆认证福建分公司,正式签署了三合一体系认证工作开展协议,将三合一体系导入集团公司,以完善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强化制度管理,建立一套适合集团公司的全面管理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本质安全、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其四,集团公司应加大对标准和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因为在集团公司内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的人很多,但是在集团公司从事标准化的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且专业从事标准和标准化研究的人员缺乏,集团公司应重点培养出一批从事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懂技术、熟悉产品、了解设计、工艺、检验及产品开发全过程的复合型人才,切实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同时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标准化或科技人员参加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及国内的标准化活动,这样企业在面临国内或国外大市场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五,加强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的有效融合、提高专利技术标准化的转化率。力争将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同步进行并将专利标准化是应是集团公司下一阶段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专利标准化是集团公司亟待加强的工作任务,目前集团公司正积极引导专利标准化工作进程,将已取得的专利进行专利标准化。此外,在进行项目技术改造时,企业应积极导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样才能在行业发展中始终处于前列,符合民爆行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其六,加大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基础平台的建设,建立集团公司的标准情报信息中心平台。依托省标准化研究所,广泛收集国内外行业标准信息,推动企业认识标准、实施标准、研究标准、制定标准和运用标准,帮助集团公司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信息,实现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之间的标准情报信息共享。

结束语:随着国家政策对环保、安全、节能、节水、健康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若企业能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本,则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将直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5],最终必将促进整个企业产品质量及企业本质安全的全面提升,企业产品也必能在各自行业市场占有率中稳中有升,并且必会享有越来越高的产品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

作者单位: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安,366000)

作者简介:阮华(1976.9-),汉,浙江人,火工与烟火技术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大学,研究方向:企业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等。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S].福建省标准化与认证认可协会.2010.1

[2]郭丽丽,林飞.企业实施标准化意义[J].质量标准,2008,9.

[3]周炳奎.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关注.2008,14.

[4]关于印发在全省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意见[S].闽质监标[2007]240号.

[5]陈汉圻.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标准化,2006,07.

上一篇:浅谈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初探我国隐蔽用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