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的15年免费教育账本

时间:2022-09-03 10:54:55

府谷县的15年免费教育账本

从去年秋季起,陕西省府谷县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这一政策惠及的不仅仅是府谷籍的孩子,而且包括在府谷就读的外地孩子。为了将这些外地孩子也纳入免费范围,府谷县财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万元。府谷县的这本“教育账”,不仅记载在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里,也记载在学校、家庭的账本里,更反映了当地执政者的长远眼光。

开学前的一天,陕西省府谷县乡村教师袁爱民一大早就蹲在前石畔幼儿园门口,等着为5岁的女儿报名。14年前的那个早上,他也是这样蹲在校门口,直到中午,父亲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把一沓揉皱了的汗渍渍的纸币递在他手上说:“娃,大大(当地称父亲为“大大”)借到钱了!你能念高中了!”

多年来,袁爱民眼看着父亲为他们兄弟三人上学四处借钱。而如今,自己的女儿能享受15年免费教育了,已身为人父的他充满幸福与感慨。

在府谷县已实行了一年的15年免费教育,让很多家庭像袁爱民家一样,一下子卸下了肩上的重担。

免费教育省下部分贫困家庭半年收入

府谷县三道沟乡的郝玲搬到县城已经快20年了。由于两任丈夫先后因病去世,孩子都要由她一人抚养。多年来,“把孩子供上一个好大学”一直是郝玲最大的愿望。不过,昂贵的学费让她的愿望实现起来有些困难。

去年9月,一个令她感到“犹如放下心中一块石头”的消息传出:府谷县将推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郝玲当时就算了一笔账,大女儿书嘉明年上高一,如果按照过去收费的情况算,每年需要缴纳学费1600元,高一的教材费约900元,班费50元,共计2550元。如今实行免费教育,这些钱就全省了。

“如果是寄宿的话,还能得到每天3元的蛋奶补助,一年按200天算,这就是600元;还有每天5元的生活补助,以250天算,这又是1250元。”郝玲说。

2012年8月19日,郝玲送自己的小儿子硕甫到府谷县前石畔幼儿园上学。她告诉笔者,由于府谷县的公办幼儿园总是人满为患,报不上名,只能让小儿子硕甫去民办幼儿园。而按照过去的收费标准,硕甫今年所上的这所幼儿园,会收取一学期1200元的保育费,“现在,这一年2400元又省下来了”。

郝玲说,她一年的收入约1万元,而且“很多时候靠干零活不一定能按时拿到钱”。府谷县推行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对于郝玲一家来说,意味着半年的收入。

对于府谷中学高二(19)班的学生石保存来说,府谷县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几年前,石保存的父母相继去世,70多岁的爷爷成了家庭支柱。去年7月,石保存申请到府谷慈善协会的助学金2000元。而今年上半年,他又先后申请到榆林市高中教育专项助学金800元和府谷教育基金会助学金1000元。

“现在我住在学校里,上学一分钱不用花,一天还有3元的蛋奶补助和5元的伙食补助,一年的其他生活消费有助学金就够了,不用给爷爷增加负担了。”石保存说。

2010年,府谷启动12年免费教育政策,把免费教育的受惠面扩大到全县普通高中、职中学生,不仅免收所有高中、职中生的学费、杂费和课本费,还继续对全县寄宿生给予蛋奶补贴。

2011年,府谷县域经济总值达到407亿元,综合实力跃居陕西省首位、西部第6位、全国第69位。就在这一年,府谷县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

今年4月,府谷县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免费为学生提供教辅资料、学具、作业本(平均每科两本)、寒暑假作业本各一套以及每年秋季开学免费为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提供校服一套。此外,寄宿生的住宿费也全部免除。目前,府谷县约有4.5万名学生因此受惠。

外地学生不是“二等公民”

在距离府谷县城60公里的大昌汗镇,来自湖北的孔先生近来空闲起来。由于他所供职的煤矿停产,使得孔先生和妻子有时间好好关心一下女儿的学业。他告诉笔者,虽然女儿不是府谷当地户口,但也享受免费教育政策,现在上初一的她每学期只需缴纳380元的伙食费,“早晨还给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还有馒头、小米稀饭”。

孔先生说,自己来府谷已经很多年了。他在湖北老家只有两亩地,收入难以维持生活。“现在我在这边工作,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元,妻子在矿上干零活,一个月也能挣两三千元。孩子上学也不用交钱。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

由府谷县企业家和政府共同投资、刚刚建成使用的府谷县第四完全小学,现在只有一年级,共108名学生,其中95人来自外地。校长刘忠说,学校不仅要让这些外地学生免费上学,还要特别照顾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

河南孩子巴浩天是这所新学校唯一的回族学生。在开学报到那天,巴浩天一家和其他学生、家长共500余人在学校餐厅共进免费午餐。据刘忠介绍,这顿饭按陕北的习俗叫做“安锅糕”,意思是新学校开张的第一顿饭。“糕粉汤,还有四个小菜。外地人不吃我们陕北糕的,就给他们准备小麻花。”

当了解到巴浩天“只吃素”的饮食习惯后,刘忠决定,“从今天起学校食堂每顿饭都增加一道素菜”。

在府谷县,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区的外乡孩子能占到全县学生的10%还多,在工业发达的西部矿区,这一数字能达到三分之一。为了将他们也纳入免费范围,府谷县财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万元。

在府谷县县长辛耀峰看来,不管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一投入都是“必须的”。

“这既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又与‘府谷精神’中的‘包容’相吻合,外来务工人员是在帮助我们搞建设,我们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理所应当。”辛耀峰说:“过去我们曾背井离乡走西口,到外面谋生受过别人的恩惠;现在我们发展了,别人背井离乡来府谷,我们就有责任为他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便利。这是府谷‘先富起来’后应该做的,也是确保府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做的。”

保障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学生头上

去年8月的一个下午,郝玲在府谷县河滨公园散步时被派发了一张粉红色的传单,标题写着“致全县家长的一封公开信”,落款是“府谷县教育局”。公开信主要介绍了府谷县实行免费教育政策的相关事宜,分为发信由来、政策介绍,补贴人数及金额,资金来源与管理等四部分。

上一篇:一个主动OUT的女子 下一篇:证券分析师的服务定位与利益冲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