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与他的电影

时间:2022-09-03 10:35:30

金基德与他的电影

摘 要:金基德的电影风格比较统一,往往以暴力元素,关注女性,人性挖掘,真实与虚幻的反复作为明显特征。本篇文章将结合这些贯穿在金基德电影始终的一些特点来认清金基德的作者电影。

关键词:作者电影;金基德;电影;作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59-02

一、暴力元素

金基德将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增强戏剧冲突的主要手段,譬如《撒玛利亚女孩》当中,父亲将嫖客殴打致死;《海岸线》中的士兵对越过海岸线的男人无情地点射,机枪把他打得血肉横飞,飞溅在他女朋友的脸上,那种场面让人一时之间分不清楚是暴力在渲染场面,还是场面效果突出了暴力的残酷;《春夏秋冬又一春》中,当我们看到一个外表和善的小和尚笑眯眯地折磨青蛙,鱼和蛇的时候,这种异样的残暴,也让人不寒而栗;《弓》当中,当老人看到女孩被人欺负,他向那些客人凶狠地射箭,而影片中的“弓”,既是凶器又是乐器,二者功能截然相反,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它的暴力功能显得越发诡异可怖;所以金基德电影的暴力手段新颖独特,也是电影中的一大亮点,例如电影《空房子》当中,那个男主角泰石利用高超的高尔夫球技,巧妙地将高尔夫球射向虐待妻子的丈夫要害部位。无独有偶,“丈夫”也采取同样方式对这个男主角进行报复;电影《悲梦》当中,“持刀杀人”这个并不稀奇,但是男主角“镇”在睡梦中梦见自己持刀杀人,而现实当中,执行这一杀人行为的却是女主角“兰”,这是影片的一大暴力特点。《悲梦》中,“镇”由于恐惧自己再次梦中杀人连累到“兰”,所以以残酷自虐的方式阻止自己入眠,甚至不惜动用铁锤砸向自己,诡异血腥的场面让人毛骨悚然,这让人同样想起《空间》中的男主角企图吞食鱼钩而自杀,躺在地上抽搐吐血的情景,女主角为了防止警察抓到他将他藏入水中,然后又用钓鱼的方式将他活生生地给“钓”了上来,再用钳子为其掏出鱼钩,这触摸惊心的场面让人目瞪口呆。

二、女性关注

金基德电影对女性的关注其实也是对“性”和“畸形的男女关系”的关注,我们经常在影片中看到女性角色无助绝望的表情。《空房间》中的女主角婚姻不幸,经常遭到丈夫的殴打在痛苦的边缘挣扎,可以看到婚内的影子;《野兽之都》中的女画家考琳,甘愿在市中心的角落中做活体雕塑表演是由于她偷渡者的身份,也正是由于这一身份,她遭到男友的歧视和虐待。另一个角色脱衣舞娘罗拉,本来曾经帮助过洪山,不想洪山加入黑社会之后杀死了自己心爱的男友,让她绝望;《悲梦》中的女主角“兰”深深陷入与前男友和现任男友“镇”的纠结当中,而这种纠结又不以她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镇”在做梦时梦见自己与前女友,而“执行”梦境的则是“兰”,她在夜晚梦游到前男友家里,与前男友,但事实上,她早已厌恶与前男友之间的关系,她为这种梦游的行为而感到恶心和痛苦,并且一度使前男友误以为自己想要再续前缘,这种关系的终止是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前男友,而这恰恰又是悲剧的开始,这场杀人行为依然不是以她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她又一次执行了现任男友“镇”的梦境,现任男友由此精神崩溃而自杀,她也由此殉情。

在金基德的影片中,女性角色往往是处在卑贱与尊贵的矛盾之间,但是一般会把高贵的一面呈现给观众,或者说刻意让观众感受到尊贵,至少是同情。比方说《空房间》中的那个可怜的“妻子”,她的卑贱体现在丈夫对她的打骂中,但是通过她的写真集和在别人家里发现她的照片,能够看得出来,她曾经是一个骄傲的艺人,而最终这个可怜的妻子又获得了一种完美的解脱――丈夫以为她开始爱自己,于是对她好了起来;而事实上,她也可以自由地与心上人相爱,这是导演对女性角色变相地抬高。再比方说《雏妓》中的那个,她的卑贱体现在她的身份,以及周围人对她的歧视。但是影片当中赋予她高贵的人格,体现在她房屋的格调,有字画,书籍,鱼缸等等清新的摆设,与那个高中生的房屋追星族摆设形成鲜明对比。影片当中,这个爱读书,对艺术也有着梦想的追求,这一切总能将这个女性角色的形象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甚至影片让观众感受不到对传统观念的影响。。

三、人性挖掘

金基德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是对丑陋人性的探讨。《坏小子》里面渗透着“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病态心理。受虐者与施虐者之间的爱情关系,正是人在深层心理当中一种微妙的情结。正如金基德所说:“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非正常的阶级关系,没有同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现实。”影片中的亨吉用金钱诱惑了森华,而受到诱惑的森华也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看似纯情的外表之下,丑陋的人性在蠢蠢欲动。这其实都是在对人性进行探讨,那个看上天真无邪的外表下,原来也有着爱慕虚荣,贪图小便宜的俗不可耐,当森华沦为的时候,亨吉与森华也就成为了同一阶级,二人的爱情成为了可能。那么当电影剧情发展到森华为被判死刑的亨吉大声哭泣的时候,这让观众也产生了思考:爱情到底是什么?真正的爱情其实是一种放弃,森华在被动放弃了自己美院高材生的身份,她才有可能爱上亨吉。而影片的结尾更是深化了这一主题,亨吉和森华做起了“皮肉生意”。亨吉负责招揽客人,而森华负责与客人上床赚钱。这个剧情看起来很荒唐。但是我们可以继续思考:真正的爱情是否介意对肉体的占有?如果森华认为自己做这个工作是快乐的,而亨吉又能够理解和支持森华的工作,难道这不是爱情的力量吗?我们人类由两性的欲望产生了爱情,又因为爱情而放弃了个人的欲望,这是一种轮回;《海岸线》是对道德的一次深度触摸,志愿成为好战士的上等兵姜汉泽兢兢业业,严格遵守部队的纪律,苦练杀敌报国的本领,他的下场却是被赶出了部队。而那些整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纪律散漫,甚至女精神病人的败类士兵却能够留在部队,让我们不禁产生思考:人们在弘扬道德主旋律的同时,理想的道德捍卫者,或者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能否拥有真正存活的空间呢?历史可以鉴证这一切,古往今来,有多少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清官最终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所谓的道德,不过也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精心策划出来的一个巧妙的陷阱,所不同的是,有的掉进去了,而理性主义者则陷得太深。

四、真实与虚幻

金基德将电影的“真实与虚幻”发展到了极致。他的影片在表现现实生活,但是又让人感觉有些东西是现实当中永远都没有的。比如在《撒玛利亚女孩》中的女主角为了将朋友赚来的钱还给她曾“服侍”过的客人,不惜与客人上床;《坏小子》中的亨吉和森华完全处在不同的阶级,但是最终却能够走到一起,而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美院高材生森华爱上了陷害自己的仇人流氓亨吉,而获得了自由身的森华最终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亨吉的帮助下,两人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春夏秋冬又一春》中,最虚幻的部分应该是在影片“冬”那一章中,那个蒙面的女人到底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首先,这个女人肯定不想让这个和尚知道自己是谁。其次,这个女人又想让这个和尚收养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应该能够判断出这个女人与这个和尚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系。再次,我们看到女人死后,当和尚掀开女人的面纱,他又背起了那块师傅惩罚自己的大石头――由于小的时候顽皮,他曾将石头拴在青蛙,蝌蚪和蛇的身上,师傅为了惩罚他,也让他背负起一块巨石。所以当看到女人的容貌后,他会想到背负起那块石头,说明他曾经做过对不起这个女人的事情。而影片当中他对不起女人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他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逻辑矛盾:既然妻子已死,又怎么可能把孩子托付给他,这个孩子又是谁的?也可能还有其他的故事,影片没有交代,让影片的故事性和朦胧感深化。

上一篇:一部自由的纪录片 下一篇:浅论王家卫电影风格独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