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辅导员师德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03 10:33:05

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辅导员师德建设研究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高校学生工作建设的生力军。本文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列举了高校辅导员师德存在的消极现象并提出了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师德”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指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理工作中各种关系、各种问题应遵循的准则和行为规范,侧重反应教师个体的内在精神品质。师德包括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作风、职业技能等内容。高校辅导员师德就是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好的实现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诞生于建国初期,各大学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陆续建立起辅导员制度,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从单一走向多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1980年,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学生政工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体现了辅导员的角色已经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向以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者、服务者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2006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会议,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对辅导员数量的配备纳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鼓励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的学习成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的师德直接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影响了学生成长与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尤其重要。

1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培养教师的需要。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强调了“修筑人格长城”。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优秀的道德修养,处理好精神与物质、集体与个人、奉献与所得等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2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高校,和专职教师相比,辅导员工作更侧重于对学生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在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示范者。正如卢梭指出:在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老师从内心世界到行事风格,在品德、才能、仪表、行动等各方面,都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

3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多为硕士以上高学历青年,他们刚毕业就踏入工作岗位,容易产生职业认同感缺失、工作缺乏动力等消极思想。高校辅导员职位的多元化特点要求他们在思想道德、管理能力、教学技能等各方面都要不断进步。青年辅导员更需要明确角色定位,增强自身价值认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消极现象

1职业认同感有待增强。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党团建设、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工作,如果不能明确的进行自我角色的定位,辅导员工作容易失去动力,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2政治素养需要提升。作为高校辅导员,应把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随时保持政治敏感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业务能力急需提高。高校辅导员角色多元化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管理学、法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不少的高校辅导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忽视业务知识的拓展,容易使工作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也限制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对策

1.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高校辅导员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结合当前形势和时事,与时俱进的思考问题。

2.要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责任意识。高校辅导员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高校辅导员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安心基层工作,不为权利、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能够深入学生宿舍,食堂,课堂,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3.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到高校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增强自学意识,多利用休息时间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多参与听课和培训,多学习政治理论,心理学,就业教育,法律等知识。

4.提升文化素养。高校辅导员应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提高,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修养感染学生。

5建立合理的辅导员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高校辅导员考核机制,引入学校、师生等相关方面的监督机制,健全思想引导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反馈,使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发展相融合,充分调动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担任管理者、服务者和教育者的多重角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和朋友。高校辅导员要具备高尚、纯洁、坚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学识能力优秀的大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国家政策、学校制度与辅导员自身素质相结合,以探索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有效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徐坤鹏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

[2]白海雄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科教导刊2011(2)。

[3]荆 懿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缺失现状及其解决之道[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4)。

(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上一篇:高职视光专业《与人合作能力训练》课程的开发... 下一篇: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