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与留法学子畅谈人生

时间:2022-09-03 07:42:10

濮存昕与留法学子畅谈人生

近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驻法使馆教育处礼堂与留法学子代表举行了一场小型见面会。见面会由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安少康主持,大使夫人钱卫参赞出席见面会并讲话。

钱卫参赞称赞濮存昕先生不热衷名利,多年来以优秀的职业素质坚守话剧舞台,更肯定了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广大青年树立德艺双馨榜样的行为。

濮存昕是中国第一位预防艾滋病的健康大使,多年来,他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从事各种慈善事业,用爱心与行动承担着社会责任。同时,他精湛的表演艺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濮存昕来到法国,主要是参加国家电影总局为他的影片在波尔多地区的宣传与介绍活动。百忙之中,他不忘在外的留法学子,亲切地与大家一起交流人生感悟,并鼓励同学们勇敢而智慧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见面会以播放濮存昕在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而作的交响乐《人间如梦》中诗歌朗诵的录像片段为开端。正是由“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这句诗,濮存昕阐述了自己对“生命的意义”这一命题的看法。如果把人生比作长江,青少年时期正如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嘉陵江,清澈见底,然而波涛澎湃,蕴含无限活力:中年时期便是长江中游的汉江、赣江,势缓、平静,但却富有巨大水能;老年时期如同长江下游,直奔吴淞口,汇入茫茫海中。濮存昕认为,正处于“长江上游”的青年学子注重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光里实现人生价值。但是,设计人生的基点是对自我价值的准确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人往往重视“智”的发展而忽视了对“慧”的培养。所以在学习的同时,更要增加和积累做人的能量。如此,面对挫折的时候,自己的空间才会伸展,底线也会相对地更多。坚强,是一种韧性与忍耐。

濮存昕说,正是经历造就了他“韧”的性格,并且能够从中获得益处。濮存昕两岁时曾经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直到9岁才去做了手术。因为病患而带来的走路障碍,给他儿时的心灵笼罩了一层黑色的云。那时他和任何一个男孩子一样,都渴望像运动员那样健康强壮,飞快地奔跑。然而他却要一直依靠双拐去支撑自己的身体,还要面对其他孩子的嘲笑与轻蔑。自尊心牵动了他身体里的全部能量,他开始练习,去战胜每一次的跌倒与失败。终于有一天,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他把双拐狠狠地抛在身后,他可以跑,飞快地跑,他可以跳,跳得很高,技术娴熟地和其他孩子一样打篮球。后来青年时期在黑龙江的知青生活,更加磨练了他的坚韧。忍耐与努力,泪水与汗水,换来的是成功与梦想。或许,对于一个健康人或者幸运的人,这并不能说明什么,然而,对于社会上的那些弱势群体,对于所有面临着挫折与艰苦的人们,濮存昕的这段经历,却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坚强。

说到文化,濮存昕提到了鲁迅先生的野草精神,他说,像鲁迅这样的大家,在文学创作中是清醒的,不是同流合污、人云亦云的。一个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应该坚持他的思想。文化是自由的,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不应该是苏州园林,而应该是原始森林。濮存昕建议大家多了解祖国多元的文化,去感悟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

除演员的本职之外,濮存昕还担任了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北京市禁毒义务宣传员、北京市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积极奔波于医院病房、戒毒所、血站和募捐活动所,进行义务宣讲,参加无偿献血,慰问艾滋病患者,看望戒毒人员,为推动艾滋病预防工作、禁毒工作和无偿献血工作而倾注全力,奉献一片爱心。同时,他成立了濮存昕慈善基金,资助贫困地区学生完成学业。濮存昕认为,做公益事业,不在多少、不在早晚、不在先后,重要的是全民动员,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坚持做下去。这也是他对“生命的意义”的另一种看法。

最后,濮存昕为大家朗诵了郭沫若先生的诗作《地球,我的母亲》。同学们坐在台下,真切地欣赏了文化与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 我从今日做起 下一篇:留德学者喜捧“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