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脸高血压别自用降压药等

时间:2022-09-03 07:33:51

白脸高血压别自用降压药等

25岁的小张面色黝黑,身体一向健康。去年开始面色逐渐变白,同事都夸他变俊了。可是在一次同学聚会喝酒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测血压220/120毫米汞柱,尿常规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克,血肌酐为420微摩尔/升,尿素氮为12.5毫摩尔/升,血色素60克/升。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诊断为尿毒症,肾性高血压,习惯称为“白脸高血压”。

“白脸高血压”是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面色潮红的“红脸高血压”而言,指高血压病伴有贫血而导致面色苍白,是肾血管性和肾实质性高血压病的特征。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是由于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高血压病,常见病因有肾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先天性肾动脉异常、肾动脉瘤、肾动脉周围栓塞、肾动静脉瘘、肾动脉受压迫等;肾实质性高血压病是指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多囊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引起的高血压。这两种疾病均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引起肾性贫血。许多病人和医生常把高血压病和贫血看作是相对孤立的两回事,单纯的以降压药控制血压,结果是事倍功半,不得其要。

一个人如果既有高血压病又有贫血征象,同时伴有小便减少、水肿、恶心或呕吐,在仔细检查血色素和红细胞计数基础上,还应检查一下尿常规、肾功能,若出现蛋白尿且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时,提示“白脸高血压”。“白脸高血压病”的治疗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主要是病因治疗,如饮食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感染、血液透析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同时辅以降压药。

大约9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病是由于水钠潴留和血容量扩张所致,可通过限制水、盐的摄入量,或通过血液透析除去体内过多的水、盐达到降压目的;有1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病是因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升高所致,利尿、脱水不但不能控制这类高血压病,反而常因利尿、脱水后肾血流量的下降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致血压更趋增高。应用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可以使此型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在治疗“白脸高血压病”的同时,还需及时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叶酸及维生素B等。

输血往往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而且输入的红细胞常因病人体内毒性物质的影响很快被破坏而导致高血钾症,所以一般轻中度肾性贫血不予输血治疗,除非重度贫血伴有胸闷、气促、心衰等。

降压不当也中风

宋丽华

68岁的老王患高血压20年了,长期服用降压药。入冬以来,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行走、站立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消失,量血压150/95毫米汞柱!赶紧找出两片心痛定舌下含化,半小时后血压降至120/70毫米汞柱,但同时感到右侧肢体无力,话也说不出来了,到医院被诊断为中风。老王不解:自己只是把血压降到了正常,怎么会中风呢?

把血压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可以有效降低中风发病率,但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要将血压降到正常值。对于长期患有脑动脉狭窄或硬化的病人来说,血压降到正常标准,轻者可出现站立行走时头晕、心慌、乏力、出汗症状,重者可导致脑梗塞。原因在于血液是靠压力和流速来保证脑组织供血的。当人直立时,脑处于高位,机体需要一定的血压压力才能保证脑部充分的血供应。脑动脉狭窄病人脑部供血量本来已显不足,此时如果硬性降压,血液只能供应到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两支动脉之问的脑组织边缘区域就会出现缺血灶,从而导致中风偏瘫。由于这类中风是因血流达不到所引起的,医学界称此为“分水岭性脑梗塞”,也叫“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除此之外,以下几种情况也易诱发中风。

药量过大导致中风 多数高血压病是因动脉硬化所致,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存在供血不足的现象。一些患者急于求成,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使血压快速大幅度下降,致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血供便会产生严重不足,其血液的黏稠度迅速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而形成血栓。

利尿药诱发中风 中、重型高血压病患者因肾功能受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血压及浮肿程度予以利尿降压治疗。速尿、双氢克脲噻等利尿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黏滞度便会增加,导致缺血性中风。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用利尿药,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镇静剂引起中风 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作辅助治疗。但切忌服用大量或作用过强的镇静剂,以免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高血压患者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上一篇:脂肪肝患者不必只吃素 下一篇:辨别肺部结节的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