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感光组合泰丰优55在大埔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03 07:20:34

弱感光组合泰丰优55在大埔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 介绍泰丰优55在大埔区试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优质抗稻瘟、穗大粒多、高产稳产、后期叶色清秀等特点。总结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优质抗稻瘟 弱感光晚造组合 泰丰优55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74-02

泰丰优55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新选育的三系弱感光型晚造组合。2011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稻2011011).该组合适宜于粤北以外我省各地稻作区作晚稻种植。大埔地处粤东北角,水稻以双季稻为主。晚造多选用弱感光型组合,以博优998为主的博优系列经过十几年的推广种植,由于种植时间长,抗性有所下降,米质也难以满足人们对米饭品质的高要求。为此,弱感光型的新类型优质晚造组合引进,对大埔显得尤为紧要。我县于2010年通过广东省金稻种业公司,开始引进泰丰优55.经2010年和2011年的区试和示范种植,表现了具有丰产性高,品质优,抗病性好的丰产稳产特征,很受欢饮。

一、产量

1.区试表现

2010年晚造在大埔县农场参加区试,9个中迟熟组合中名列第4,计产为6937.5 kg/hm2,比对照汕优122增产720 kg/hm2,增幅10.51%,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晚造复试,在11个中迟熟组合中名列第3,计产为7519.5 kg/hm2,比对照汕优122增产796.5 kg/hm2,增幅11.24%,极显著水平。两造的区试都比对照增产10以上,极显著。

2.示范表现

2011年晚造引进50kg 试种,其中在湖寮镇安排连片示范种植1.3 hm2收获时经验收的高中低三种类型田块0.22 hm2,计高产田0.063 hm2收湿谷724kg ,中产田0.071 hm2收湿谷764kg ,低产田0.086 hm2收湿谷876kg,经烘干后78%的折干率计产为8381.5kg/hm2,比对照的其它组合的3块田共0.159 hm2获折干谷的1189.6kg,计产7482 kg/hm2,增产12.02%,增产899.5 kg/hm2。

二、特征特性

1.生育期表现

泰丰优55是弱感光型的三系晚稻组合,在大埔6月底至7月上旬播种,9月底到10月4日齐穗,生育期128-130天左右,与博优998相当。

2.主要农艺性状

在大埔的区试表现为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株高103cm,茎秆粗壮,株叶形态好,稃尖紫色,抗倒力较强,叶色清秀,成熟期色好。抗寒性较好,后期不易早衰。农户反映,11月下旬才收割仍能青枝腊稿。县农场2011年的区试表现,其最高分蘖448.25万/hm2,有效穗267万/hm2,穗长21.78cm,每穗总粒153.33粒,实粒126.94粒,结实率82.79%,千粒重22.9克,无倒伏现象出现。

3.米质

据广东省的鉴定结果为国标优质3级。整精米率71.4-72.6%,垩白粒率22-42%,垩白度5.0-21.6%,长宽比3.9-4.4,直链淀粉16.1-18.0%,胶稠度75毫米,长宽比3.4-3.5,食味品质79-82分。稻米外观透明,特长粒型,米饭软滑可口,饭味浓。示范户反馈评价是米型特别令人喜爱,米饭清香可口。市场售价比博优系列米高每公斤0.5元左右。

4.抗性

2010-2013的几年晚造种植均未发现有对产量优影响的稻瘟病发生,区试和示范田均未发生有叶瘟,示范田仅发现极微少的枝梗瘟,根本对产量无任何影响。县农场的区试点本是稻瘟病多发地,也仅在2011年发现有极少量的穗瘟,病穗率极低,仅3.23%,白叶枯病在湖寮的示范田和农场区试点均未发生,细条病在2011年轻度发生,稻曲病有零星病粒出现。

三、高产栽培技术

泰丰优55是弱感光晚造组合。适宜于粤北以外我省各地稻作区作晚稻种植。我县处于粤东北角,因此,北部一些镇及高寒山区不宜推广。其高产栽培必须抓住该组合穗多粒多中迟熟的特性,安排好“四期”,采用低群体高成穗的办法,把测土配方施肥及氮素调控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争取有足量的有效颖花数以夺取高产。

1.适宜的播植期

该组合是晚稻中迟熟组合,在我县中南部地区种植,也需要争取在9月下旬到10月4日前齐穗才有利于避过晚造后期寒害的影响。因此,播种期不能迟于7月7日的小暑之前。西河茶阳等地更应于6月底到7月初播种,7月底到8月4日前移植。育秧方式用湿润育秧或半旱育秧,内公顷用种量15-16公斤,秧田播种量每67m2用1-1.1kg。种子处理采用强氯精浸种杀菌,露白播种。秧龄5-6片叶。抓好秧田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一般秧田施好脱乳肥和起身肥等2-3次肥料,每次每67m2用24-7-19的配方肥1.5-1.8kg,移植前3天施尿素0.5-0.6kg/67m2作送嫁肥。从1.5叶后要及时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尤其是收割早造期间由本田迁入的叶蝉、稻飞虱、三化螟卵块等。一般秧田全期喷农药3-4次,并注重施好送嫁药,以免带虫卵块入田。

2.合理密植,及时控苗,优化群体质量

泰丰优55在6叶一针时就可移植,合理密植的标准为中上地力的土壤每公顷插足25-27为蔸,每蔸插2粒谷苗,确保每公顷有70-80万基本苗。植后16-16天达到275-300万/hm2时开始控苗,苗峰控制在450-500万/hm2为宜。

3.围绕速、壮、秀的目标,加强水肥管理

速就是要求分蘖前期早生快发,在2预定时间内达到够苗的要求。分蘖期的叶片翠嫩而不披垂骨扁叶浓,含氮量高。壮就是生育中期茎鞘粗壮,6mm以上的苗数达7成以上。叶片厚而翠绿,达到幼穗期颖花分化量大,而且少退化的目标。秀就是抽穗后到成熟期植株秀翠绿壮健,叶厚叶直,最大限度地延长顶三叶的光合作用时间。泰丰优55叶色一直保持青翠不易早衰,必须防止因白叶枯病或细条病的感染(该组合不抗白叶枯病),调水活气舒根,防止根系发育不良引起的早衰现象。保持到收获期时仍有三片以上的绿叶。达到提高结实率的目标。

在施肥技术上,运用测土配方的成果,施足氮、磷、钾肥,适补微肥。丰产栽培泰丰优55中等地力土壤宜每公顷施纯氮180-187.5kg,磷48-52kg,钾135-150kg,一般基肥每公顷施优质有机农家肥12-15吨,及碳铵375kg,过磷酸钙300kg,还要加入硼砂3-3.75kg,有些地区还需要硫酸镁150kg。植后4-6天施促蘖肥,12天内施完壮蘖肥。基肥和蘖肥的前期用肥量达到总用氮量的75-80%为宜。水分管理采用浅水返青,薄水促蘖,够苗露晒,多露轻晒。

中期适施肥料,促大穗,增加颖花分化量。根据叶色变化,一般在植后38-40天每公顷施尿素90kg加氯化钾90-105kg,或24-7-19的配方肥150-165kg作穗肥。水份管理湿润结合促转化。

出穗以后以养根保叶为中心,促使禾苗健壮,达到叶秀叶直的目标。利用调水活气养根的措施,延长白根寿命,以达到高效光合面积的顶三叶不易早衰的目的。并在穗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3kg对水喷施。宜于收割前7天才断水。

4.防治病虫保丰收

我县水稻病虫害主要有三虫四病。即三化螟、稻纵卷叶虫,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或细条病、稻曲病。该组合抗白叶枯病不强,尤其要注意。病虫害需根据病虫测报情况及时选好对口农药防治。

参考文献

[1]朱满山、王丰等:优质抗稻瘟病弱感光型杂交晚稻新组合泰丰优55{J}杂交水稻,2013(6)76-77

上一篇:福奇150ZC防治西兰花鳞翅目害虫试验 下一篇:谈鸡的呼吸道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