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救命钱

时间:2022-09-03 07:00:15

保障民生案例采撷 》》》

关注民生,是检察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察工作关注民生,就是以民生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从民众需求、百姓呼声中发现线索,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

2011年,上海检察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主题,把医保基金、高校招生、公房租赁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工作重点,举一反三,堵漏建制,起到良好的效果,实现检察为民,服务大局的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民心工程”,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监管任务骤然加重,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农民的“救命钱”,虚报冒领套取“新农合”基金,加剧了基金的运行风险,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在办理俞某贪污案等三起以虚报冒领手法贪污“新农合”基金窝、串案中,在打击严重侵害民生职务犯罪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从源头上防止侵害民生的行为。

2010年7月,奉贤区院接到一位村民反映,他在核查本人“新农合”医药费报销情况时,发现被该镇钱桥社区医保专管员俞某虚报冒领120元医药费报销款。

该线索虽涉及金额不大,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新农合”基金安全。

奉贤区正处于“新农合”基金运行的关键阶段,全区每年的“新农合”基金高达上亿元人民币,基金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

奉贤检察机关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排摸线索,快速侦破贪污“新农合”基金窝串案三件三人,犯罪嫌疑人累计作案1914笔,侵吞“新农合”基金近人民币15万元,受害农民达数千名。

另外,检察机关举一反三,排摸深挖窝案串案。一方面,对2007年以来青村镇20多万份“新农合”医药费报销凭证进行清理、核算,与计算机报销系统逐一比对,查清该镇“新农合”基金缺损数额;另一方面,调派侦查骨干分赴青村镇周边多个镇、开发区了解情况、排摸线索,严审细查、抽丝剥茧、反复推敲,一举深挖出了医保专管员、出纳黄某贪污案和医保专管员庄某贪污案。

事情到这里,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奉贤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不满足于此,他们不光要治标更着眼于治本,从源头上堵住贪污的漏洞。

检察官们深入分析“新农合”基金运行管理现存问题发现,部分“新农合”基金报销点无需参合农户的医保磁卡,仅在电脑内输入卡号即可进行报销,上级部门对社区服务中心报销结算凭证、发票不做审核,监管环节存在盲点,参合农民防范意识较弱。因此,医保专管员冒用参合农户名义虚造医药费,通过“小额多次”手法,贪污医保基金屡屡得逞且不易被察觉。

针对三起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奉贤区检察院及时向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青村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改进计算机系统设置,推行“一卡通”,堵塞报销系统漏洞,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和130个村卫生室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结报系统,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宣传公示工作等,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有效、健康运行。

为进一步提高办案的社会效果,奉贤区检察院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由点及面推动市、区“新农合”基金规范管理,并协助区卫生局、财政局制订《奉贤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管理的实施意见》,后该意见向全区各镇、开发区和区府各部门转发,确保近1亿元的区“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目前,“新农合”基金计算机系统已改进完毕,结报双人审核制度已经落实,合作医疗费用结报情况定期张贴到各村宣传栏,由银行发放结报款的储蓄卡已发放到每位参合农民手中,“一卡通”、“实时结报”信息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

上一篇:“活金”与财富一色,“炭雕”与健康齐飞 下一篇:揪出象牙塔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