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布莱庄园的怪影》中恐惧的解读

时间:2022-09-03 05:09:22

摘要: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公认的善于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的作家。他不断探索,注意传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贯彻其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本文将分析作者在《布莱庄园的怪影》(《螺丝在拧紧》)中是如何应用各种技巧营造人物内心的恐惧感的。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布莱庄园的怪影》;恐惧;哥特;含混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76-01

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布莱庄园的怪影》自发表以来就引起了长久的争议。作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圣诞节前夕。一群人围坐在火炉旁听“我”的朋友道格拉斯讲述一个有关鬼魂的恐怖故事:一位年轻的乡村女教师被一位神秘的上流绅士雇佣,并将奉命前往布莱庄园照顾他在那里的侄子迈尔斯和侄女佛洛拉。女家庭教师虽心存顾虑,但出于对主人的爱慕,欣然受命。她在那里疯狂地爱上了两个相貌出众且举止文雅的天使般的孩子。然而就在此时,她遭遇了庄园曾经的男仆昆特和前女家庭教师杰塞尔小姐的鬼魂,并认为他们正企图向两个孩子施加一种邪恶的影响。于是为了使其免受伤害,女教师极力避免他们和鬼魂相见,甚至对他们进行了严密的监视。这最终导致了小女孩弗洛拉因精神崩溃而生病,小男孩迈尔斯也因受惊过度而死亡。

评论界围绕着这部作品是单纯的鬼怪故事还是女教师的精神幻梦的问题讨论了长达几十年。埃德娜·肯顿(Edna Kenton)在1924年发表的一篇关于该作品的论文中提到《布莱庄园的怪影》可以被解释为女教师的心理写照。该论文的发表成为了这场争论的转折点。此后,研究者更倾向于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作品进行阐释,而女教师的精神状态也成为了主要的关注点。其中最经典的阐释应该数埃德蒙德·威尔森(Edmund Wilson)在1934发表的《亨利·詹姆斯的含混》。在文中,威尔森首先对第一人称的叙述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他应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在作品中寻找到大量性意向,以此得出结论:女教师的望受到了压抑,在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了幻觉,即认为自己看到了鬼魂。这种分析往往被指责为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但的确也为后来者研究《布莱庄园的怪影》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将研究的焦点向人的内心转移。

詹姆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理解的现实主义不仅强调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逼真再现,同时致力于呈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家所强调的真实应该是人内心的真实。本文将着重讨论的正是作者在《布莱庄园的怪影》这部作品中对“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恐惧的探索。

首先,基于恐惧的心理根源,作者借用了哥特式小说的技巧。故事一开始,他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哥特式的典型环境。女教师将要入住的布莱庄园是一个古老的宅院:高耸的古堡、“空洞洞的房间”、“阴暗的走廊”和 “曲折迂回的楼梯”都营造了一种恐怖阴森的基调。大量使用的哥特式意象,比如灯笼、风、鬼影等,尤其是湖和高塔都透着一种寂静荒凉的感觉。然而詹姆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并不通过极力渲染自然环境的可怕来制造恐怖效果。而是利用女教师内心的那种恐怖的一种蔓延感,让人无法逃避。小说提到即使多年后再回忆起那时的经历时,她还会感到“现场的一切都消失殆尽,如同死去了一样。”

《布莱庄园的怪影》区别于传统鬼怪小说的独特之处正是其“内在化”、“心理化”的倾向。詹姆斯深谙精神分析理论,在《布莱庄园的怪影》中作者对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恐惧心理的驾驭能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故事的叙述上,詹姆斯借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方法。“我”的朋友道格拉斯提起了大家对恐怖故事的兴趣,但他并没有在当晚向我们讲述,坚持要等到星期四早上第二班邮车把手稿送到时才揭开谜底,后又有叙述者“我”抄稿,最后是“手稿”部分,故事的当事人家庭女教师用第一人称来进行故事主体的叙述。故事由多个叙述者几经转述,大大拖延了听故事的人包括读者等待的时间,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能得到立即的释放,而恐惧的力量却在不断地累积,同时也激起了更强烈的好奇心。詹姆斯深知“……与人类对所有未知事物的恐惧并行不悖的,却是对所有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为了保持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更是设法强化此前营造的恐怖效果。

女教师初到庄园的经历是非常愉悦的。美丽的田园风光,高大整洁的房舍,热情的女管家格罗斯太太和美丽如天使般的小弗洛拉都使得她有些低落的情绪为之振奋。然而女教师敏感地注意到女管家格罗斯太太似乎在压抑自己高兴的情绪。这种异常的举动使她有点心神不宁。也就在当天晚上,女教师还隐约听到了一种不很自然的声响,以为是自己的幻觉。

这些细节都暗示着在表面的美好下面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刺激着读者探究的欲望。紧接着女教师又收到了迈尔斯学校寄来的一封要求他退学的信,但退学原因不明。一系列的悬念等待解答。

此外,詹姆斯在小说创作方面非常强调叙述的客观性,在他的作品中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是不多见的。而在这部作品中,女教师细致真诚的描述大大拉近了当事人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第一人称叙述又提醒读者警惕叙述人的可靠性。这样,关于是否存在真正的鬼魂的问题就出现了。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直到故事的结尾仍然是一个谜。众多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困惑,使读者一直处在一种紧张中,因为没有得到解答,这种紧张的心情因无法解脱而得到延迟。

为了达到更强烈的恐惧效果,作者极力将人物和读者引入了一种未知的状态。因为“那些时常支配着人类的情感中,最强烈的一种就是恐惧;而在人类各种各样的恐惧中,最为强烈的即是对一切未知事物的恐惧。”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使年轻女家庭教师对自己不确定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并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还可以发现不管鬼魂是否存在,两个品貌具佳的孩子的确有堕落的迹象。他们曾经为了躲过女教师的监视串通起来设计了逃跑计划,迈尔斯甚至因为口出秽语而被学校退学。作者又通过女教师的叙述极力渲染他们的美貌和文雅的气质。他们的完美以及孩子的天真烂漫恰恰与隐藏的邪恶形成了强大的对比,让人感到真正可怕的不是可见的鬼魂,而是人们内心潜在的甚至难以察觉的堕落。因此,当意识到自己对这种堕落的未知时,小迈尔斯毕竟年幼的心灵无法承受这种恐惧的打击而停止了跳动。

传统哥特小说引人入胜的心理机制是“我们既能在幻觉中置身险境,但又从心底知道危险不会真的降临在自己身上,这时,我们就能感到强烈的愉悦。”不过詹姆斯在《布莱庄园的怪影》中强调的并不仅仅是作者在恐惧后所获得的,而是希望通过恐惧这种强烈的情感去击碎一些表面的包裹,直指人的内心去发现那些不易察觉的阴暗的角落。

参考资料:

[1]陈平.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批评研究.外语教学,2005年11月第26卷第6期.

[2][美]亨利·詹姆斯著.靳建国,范蓓蓓译.布莱庄园中的怪影.新华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3]李伟昉.崇高理论:哥特式小说创作的基础和思想资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第3期.

[4]王敏琴.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螺丝在拧紧》.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20卷第4期.

[5]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6]Henry James.The Turn of the Screw,London: J.M.DENT&SONS LTD,1935.

[7]Freedman, Jonathan, 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Jam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8]李宜燮,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选读(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398-425页.

上一篇:荒诞审美范畴浅析 下一篇:论巴尔蒂斯绘画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