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03 01:34:08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是人生活的基本工具,地位非常重要。而对数学的学习,既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又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更自觉地参与数学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直观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

每个数学理念都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缺乏,没有较高地抽象思维能力,学习时比较吃力。我们应注意要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四边形概念教学时,不应把四边形直接画出来,而应先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四边形的各种实物,或者用木条、硬纸板制作一个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边的数量,角的个数的共同特点,再把四边形的图形抽象地画出来,概括出它的特征。

二、建构知识框架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把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旧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已有的旧知识、旧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发展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求导过程,让他们想一想能不能把梯形也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根据已学过的图形面积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新知识也被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感和求知欲,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启发性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大胆思维

对于独立性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的小学生,他们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例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思考,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适当提问题进行启发,如: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根据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去解决问题,而绝不是单纯地告诉他怎么做。学生的好奇心是每位数学教师的法宝,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个法宝,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才会让我们的学生积极大胆地去思考,思维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让学生主动地去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什么? 下一篇:颈部开放引流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