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3 12:14:59

浅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作为教师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一个思考过程。教学反思该怎样写呢?笔者结合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反思的形式

1.课前反思

通常我们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教学后反思,往往忽略了对课前的反思,认为课还未上,不知学情,怎有反思?其实不然,课前反思非常重要。正如宋运来老师所说:“我们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他(她)一生难得的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尽量减少败笔留下的遗憾。教学反思不能只在课后做文章,更应该在课前下工夫。”课前反思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减少败笔,少留遗憾。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案及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过程,更是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我的课前反思通常分为两步:①整体反思。学期初,我总是把教材通读一遍,研究教材的变化,回顾以往的教学内容,反思每单元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本期该做哪些方面的调整,做到心中有数。②课前反思。在上课前,对教学设计再次认真审视一番,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有了这样充分的课前反思,教学必然突显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努力实践语文课程的目标。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即时反思,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课中我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注重观察教学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提问或设计的活动中有多少学生在参与,有时还默默数着举手的人数,如果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就会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按照生成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让好孩子“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让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我认为反思的内容有多方面的:可大可小,大到对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处理;可深可浅,深到对教育思想理论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处理。我有时询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有时反思自己的这堂课中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了,学生在课中是否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学氛围是否宽松民主,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自己在教学中激情怎样、语言是否精彩生动,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精妙之处以及需改进的地方。

二、反思的要求

1.反思要及时记录

拖拉迟延是我们很多人的毛病,课堂上生发的灵感往往是突如其来,而又稍纵即逝的,如果不及时记录,就会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因而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对教学的全过程作一个深入细致的回顾,为下一步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提供可靠的依据。

2.反思要实事求是

因为害怕同行的嘲笑和领导的批评,我曾经在反思中不敢写下自己教学中的缺点,还把课堂上出现的失误推给学生,就算写了,也就三言两语,而优点的篇幅占据很大。这些都不是为人师表者的风范。反思要求执教者对待自己所上的课要实事求是。成功之处,如实记载,不夸大其辞;不足之处,不文过饰非,应分析原因,进行总结,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3.反思要理论联系实际

有很多教师的反思苍白无力,反思的问题零碎,缺乏系统性,反思平铺直叙或泛泛而谈。究其原因是缺乏以理念为依据,来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思想。反思既要有教育理念的旁征博引,又要有教学例子的有力证明。我经常记下了自己每堂上课教学中的亮点,然后运用新课程理念或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样做和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的原因、依据。这样的反思才会让人真正成长。

三、反思的方法

1.思成功之举

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也许是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这些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在学习《詹天佑》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运用画批法自学:文章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感动?你体会到了什么?没想到在汇报过程中,竟然有三十多位学生一起站起来抢答,“我来回答”“我来补充 ”声此起彼伏。他们分别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来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就连平时胆小的“潜能生”向南玲同学也勇敢举手,讲述自己从阅读中感悟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课后,我细想成功的原因:一是我掌握了教育的奥秘,在课堂上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鼓舞。”二是当学生感悟不到位时,我及时点拨,让学生找到相关句子画上波浪线,并在书中的空白处批注出“认真” “坚韧” “以身作则”等关键词语,“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自然就高。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2.记失败之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堂课不管有多么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为此,教师课后应冷静思考,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思考课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诫,变本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执教《走进丽江》一文,我去过丽江,拍摄了大量照片,在教学中运用了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让精美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一节课下来,学生倒是饱了眼福,可是对文中优美的句子没一点感悟,因为我没带领他们走进文本去感受语言的美,忽视了对文本的感悟。课后,我写了深刻的反思:“为追求表面效果,忽略了深沉的美丽。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该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再也没犯这样的错误。

3.写教学疑惑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有时因学生的质疑,有时因为自身的知识不够全面,有时是教材编写有偏差,有时是教参讲解模糊。这时,求真才是我们老师应有的治学态度。我们就应该细思考,多商量,查资料,问编辑,想办法解决难题,记下自己的感受。我曾经执教《世纪宝鼎》一文。在质疑环节中,一位学生提出:“我们是龙的传人,为什么不给联合国送雕刻有龙的标志性的物体,而要送鼎?”当时,我语塞了,马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但也没能找到一个让大家信服的观点。课后,我把这疑惑记下,马上与同事商榷,积极查阅资料。最终引导学生在历史价值上“鼎”与“龙”的孰重孰轻给予定位,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

4.珍视学生见解

新课标提出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上,学生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在闪烁,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在学完《永远的歌声》一文后,我和学生讨论:“课题为什么取名‘永远的歌声’?”学生有的回答那是因为老师的声音好听,有的说那是歌好听。调皮的何勇同学却说:“永远的歌声其实就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师生情。”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本单元的主题就是永恒的爱,何勇的回答真是令大家刮目相看,随即大家把雷鸣般的掌声送给他,我对他也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这一次的肯定,从此他对语文学习兴趣大增。兴趣产生动力,他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增强。我把这一细节记录了下来,欣慰地写上:“好孩子是信任和夸奖出来的。”

5.进行再教设计

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我们还应再细细思量: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突破?学生的合作探究是否有效?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整理,为下一次再教积累经验,写出“再教设计”。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唯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更高的境界。《穷人》一文,我执教了两次,前一次是按照常规的教学设计:①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②抓住“穷”讨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渔夫家穷?”③你学完这课后感受到什么?课上得很普通,学生也学得懒散,对渔夫夫妇美好的品质感悟肤浅。

后来,我看到名师的教学实录,受到了启发,对该课进行再设计:①抓住内容,激趣导入:“5+2=?(渔夫的5个孩子加邻居西蒙的2个孩子)”,并让学生用这个算式归纳课文内容。②抓住人物内心活动、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扣住“忐忑不安”“脸色苍白”“熬”等词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③回归问题,升华主题:5+2=?(等于善良,助人为乐,母爱,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坚强……)

通过重新设计,我第二次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同事们评价很高。这都是因为我在重新设计时注重了激发学生兴趣,从贴近学生实际入手,做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吾日三省吾身”。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让成长的足迹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作者单位:湖南省沅陵县鹤鸣山小学)

上一篇: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对策 下一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