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如何保障女职工权益

时间:2022-09-03 11:56:36

工会如何保障女职工权益

【摘 要】保护工人的切身利益是我国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责,其中,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侵犯的机会要远远大于男性职工,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会组织要针对当前的形势及特点,切实的保障女性职工在工作中所应该享受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女性职工;工会组织;合法权益

作为工人利益的代表者以及维护者,工会组织有着不可推辞的责任,我们的工会组织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切实的维护好现有工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女性职工在工作中的合法利益。

一、女职工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出现的问题

随着女性职工在全国职工比例的逐步增加,我国总工会对于女性职工维权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已经高度重视,总工会积极推动我国的立法部门将女性员工在工作中的利益纳入到立法的范围之中,我国新出台的修订版的《工会法》为我国女性维权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是女性职工在进行自我维权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性问题。我国现有女性职工的个人素质整体偏低,不能满足社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过我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我国女性职工的文化程度要远远低于男性职工,不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女性职工比例也要远远大于男性职工,特别是女性农民工,其劳动强度大、掌握技能比较单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数都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掌握先进技术,能够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女工数量非常少。我国困难家庭中所占的女性职工比例很大。我国已经有记录的困难女性职工已经达到了167万,占全国困难职工总数的近1/3,单亲的女性困难职工总数近20万,占女性困难职工的近1/8。这一部分的女性困难职工年龄普遍偏大,缺少必要技术以及知识,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不稳定,个人收入偏低,而且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况,家庭的负担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大。对于女性职工特殊时期的待遇问题一直得不到落实。我国部分企业的女性职工存在着产前检查费用以及生育医疗费用不能够报销的问题,在产假期间不能够领到工资以及生产津贴。最为严重的是部分女性职工在怀孕期间会面临着解雇的危险。用工歧视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在同女性员工签订合同的时候,在涉及到女员工生产补助、产假、以及产后待遇等问题上语意含糊,侵犯女员工的自身合法利益。个别企业在招收女性员工的时候对年龄会有这严格的要求,年龄大的女性人员再就业的机会非常渺茫,多数都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在自身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女性员工的竞争力要远远小于男性员工。女性员工在工作中环境以及工作时间等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歧视。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常多,这些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地点存在着对女性身体有害的物质,出现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上述情况对女性的个人身体健康以及精神都有着很大的损害。部分私人企业工作时间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女工的工作量繁重,对于怀孕的女工也没有差别对待。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给女性员工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二、对于女性职工维权的一些建议

设立相关法律,对于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国家对女性员工的权益进行立法保障,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作为工会组织的基础单位,各级企业中的工会组织要参与到企业相关制度的制定中去,根据实际出发,保护女性员工的切身利益。要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部门设立女性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条文,保障女性员工在生产期间、哺乳期期间以及再就业等问题上得到公平待遇,能够享受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在实际生活上要更加关心所处企业的女性职工待遇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督促企业同女性员工之间签订科学合理符合国家的要求的劳动合同。就女工再就业、哺乳期期间的待遇问题以及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问题同企业展开对话,保护女工的切身利益。指导女性员工签订平等劳动合同。因为女性员工的个人素质整体偏低,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会主观的进行不合理对待,所以工会组织有责任以及义务帮助女性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保障女工自身的利益。各级工会组织对于女性员工展开各种帮助活动,维护女性员工的利益。公会组织可以组织女性员工的再就业技能培养,帮助下岗女工重新树立自信心,达到再就业的目的。公会组织还可以通过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困难女性职工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展开普法活动,帮助女性员工学习法律。工会组织可以将我国出台的修订版《劳动法》作为普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帮组女性员工学习法律,让其懂法、守法,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被钻法律的空子,合理的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普法活动提高女工个人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社会的单独个体来说,女性员工非常有必要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避免在工作中签订不平等的劳动合同,切实的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参 考 文 献

[1]《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2)

[2]《孕期女工可获得那些特殊保护》.劳动理论与实践.1995(1)

[3]《女性平等就业权实现的法律缺陷及其完善》.商业时代.2007(29)

上一篇:公法与私法的互动:民间金融中介的规范化法律保... 下一篇:影响知识型员工流动率的因素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