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与针灸医学哲学思考论文

时间:2022-09-03 10:40:05

阴阳学说与针灸医学哲学思考论文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阐明

经络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一分为二”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互相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一分为二,就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正如《类经•阴阳类》所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把人体经络的阴经和阳经看作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人体的经络将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就十一经脉而言,除循行于人体的头面躯干部以外,都在上、下肢内侧或外侧循行,所以可以将这些相互联系的经络分为手足阴经和手足阳经;并且根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规律,可以把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即在阴则有少阴(阴气初起)、太阴(阴气大盛)、厥阴(阴气殆尽);在阳则有少阳(阳气初生)、太阳(阳气大盛)、阳明(阳气极盛),并以此作为划分经脉、规定部位的依据。根据矛盾双方的联系和统一规律,十一经脉按照手足阴阳表里逐经相连,构成了如环无端的气血循环传注系统,其循行走向又无不体现出“阴升阳降”的规律,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制约的规律,并由此揭示了阴阳经脉的起点和终点。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个事物内部的矛盾系统不是孤立的,它总要与其它系统相联系。因此,十一经脉在其循行分布的过程中,还要与脏腑相联系。其中,脏为阴,“阴脉营其脏”;腑为阳,“阳脉营其腑”。阴阳经脉共同维持机体各部的相对平衡,并进行着“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功能活动。除此之外,在奇经八脉中,督脉循行于人体的头背部,联系各条阳经,总督人体一身之阳;任脉循行在人体的胸腹部,联系各条阴经,总任人体一身之阴。至于阴阳跷脉、阴阳维脉等,亦有一定的阴阳属性,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可见,“一分为二”的思想对经络系统进行分类、组合,使得经络的循行走向、分布规律、关联脏腑等井然有序,颇具特点,经络的生理功能亦因此清楚明晰,一目了然。

2用相互对立的观点选穴组方

阴与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属性。以阴阳对立的观点选穴组方,就是根据人体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部位的不同,选取阴阳属性截然相反的穴位配伍组方,并结合相应的针刺手法,以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过程。①上与下:人体以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将人体腰部以上的穴位与腰部以下的穴位配合应用,能够通经络、调气血,治疗相关脏腑经络的病变。如,子宫脱垂,取百会、气海,能够补气升提,固摄胞宫。②左与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类经》云:“阳从左,阴从右”。专取人体左右两侧的瑜穴配伍组方,能够调和左右经脉阴阳之气,使之归于协调统一。如,中风偏枯,即可采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取穴方法,又可左右瑜穴同时并用。③前与后:前指人体的胸腹部,属阴;后指人体的背腰部,属阳。《难经本义》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人体前后腹背经络脏腑之气都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取前后部位的瑜穴配伍组方,能够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如,胃病,前取中院、梁门,后取胃俞、胃仓。④内与外:内指四肢内侧,属阴;外指四肢外侧,属阳。选用四肢内侧穴与外侧穴配伍组方,能够相互协同,提高疗效。如,外感咳嗽,在上肢外侧取曲池、合谷,在上肢内侧取列缺、尺泽,能够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3用辨证统一的观点选穴组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针灸治疗疾病要产生调和阴阳的作用,其立法处方在体现出阴阳对立的同时还要服从统一的规律。以阴阳统一的观点指导选穴组方,就是重视阴阳的互根互用,在瑜穴配伍及针刺手法上,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或取阴养阳、取阳养阴等,用以调节机体阴阳之间的不平衡状态。①阴中求阳:如,中风脱证,为真气衰微、元阳暴脱的危重症候。临床救治必从阴中求阳,方能转危为安。故重灸任脉经穴关元、神闽,以救垂绝之阳川,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景乐全书》)。②阳中求阴:如,遗精一症,常由肾虚不藏,精关不固,久则阴损及阳,封藏失司而引起。治疗取关元、三阴交益阴生精,同时取命门、肾俞温肾壮阳,意在从阳求阴,固精止遗。正所谓“善补阴者,必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乐全书》)。③取阳养阴:如《难经•第七十难》云:“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即根据“阴生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的理论,在秋冬季节施行针刺,宜先浅后深,先“入皮三分,心肺之部,阳气所行也”(《难经集注》杨注),得气后,再“推其气而入之,至于阴之分也”(《难经经释》注),其意在于“取一阳之气以养于阴,免成孤阴也”(《难经集注》虞注)。④取阴养阳:如《难经•第七十难》云:“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即根据“阳生于阴”、“无阴则阳无以化”的理论,在春夏季节施行针刺,宜先深后浅,先“入皮五分,肾肝之部,阴气所行也”(《难经集注》杨注),得气后,再提引其阴气至阳分。其意在于“取一阴之气,以养于阳”(《难经集注》虞注)。用阴阳学说指导针灸选穴组方,临床尚有从阳引阴、从阴引阳、补气生血、补血行气、虚寒热补、实热凉泻等诸多方法,这其中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和统一。

作者:刘丽 夏文广 单位:湖北新华医院康复科

上一篇:家庭冷暴力影响子女哲学思考论文 下一篇:高校心理与思想工作的哲学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