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浙江省县域资料的分析

时间:2022-09-03 07:46:59

基于浙江省县域资料的分析

不同于以往文献以省级或地市级的资料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利用浙江省69个县级市的有关统计资料,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制度因素和地理毗邻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除了传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外,制度因素如对外开放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此外,区域经济增长还具有空间依赖性。因此,在制定政策时,政府应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着眼,鼓励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空间计量,制度变迁,空间外溢,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浙江省内部各县级市的差异也日渐增大,贫富差距不仅带来社会问题,也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和省内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1)经济增长理论。刘亚军(2007)利用1978-2004的资料,使用C-D生产函数,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增长轨迹相同,主要是通过资源配置静态化的结果。杨立峰(2007)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要素进行分解,认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2)制度学派。这一学派以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为基础,认为制度(及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能够提供投资激励的社会,将会比其他社会更加富裕。陈斌(2008)利用1987-2005的统计数据,来衡量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发现,在长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当显着,制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够带动浙江经济增长0.915个百分点。(3)以Fujita、Krugman为首的新经济地理学。这一学派强调地理区位因素对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和影响。他们认为区域间经济行为的空间交互作用会影响经济增长,邻近地区会互相影响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这一方面的文献一般是以中国省级或地市级的区域为分析对象。Ying(2003)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1978至1998年各省区的经济增长。实证结果发现,中国省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空间聚集的现象,且呈现出极化过程(polarizingprocess),沿海核心经济区与经济区的差异会逐渐变大;随着市场化的演进,要素流动、转移支付以及技术扩散,会带来更多的外溢效果,使得劳动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得以改善。林光平等(2005)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28个省市1978-2002年的人均GDP的收敛问题,发现中国省区人均收入存在收敛性,但收敛速度正在减缓中。YuandWei(2008)使用空间统计方法,探讨大北京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共170个县级市)的人均所得的空间集聚形态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结果发现中心—发展模式经过改革,南北地区的差距正在减弱。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以往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以省级或者地市级为研究单位进行实证分析,缺乏更加细致的空间单位如县级层次的分析,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空间单位(面积)太大,无法反应更加细致的空间现象;另一方面,使用地级市的样本太少,估计出来的回归系数难具一致性和有效性。而且目前应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文献并不多。因此本文以浙江省69,!个县级城市的资料为例,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并综合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浙江省县域水平层次上的区域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在促进省内各区域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方面提供借鉴和建议。

二、研究假说和模型方法

(一)研究假说

根据文献整理,本文提出以下三个研究假说。

H1:内生增长假说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预期人力资本较多的县市将会有较高的人均收入。

H2:制度变迁假说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变迁会促进经济增长,能够提供投资激励的制度的县市将会比其他没有投资激励机制的县市更加富裕。因此,本研究预期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县市、对外开放程度越大的县市其人均收入将会越高。

H3:空间外溢假说

许多实证研究发现,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政策模仿和制度的空间外溢作用。亦即区域的经济增长不仅会受自身总条件的影响,邻近区域的经济表现同样是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预期邻近县市的增长会影响本县市的人均收入水平。

(二)模型方法

传统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是在假设样本(县市)之间互相独立的情况下,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然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空间依赖性,因此传统的计量方法无法真正反映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上的空间自相关(spatialautocorrelation)和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

空间计量经济学处理的是如何将空间效应,即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纳入模型内进行分析。前者可以利用区域虚拟变量,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再分别估计每个区域里的回归系数。后者则是在空间模型中加入误差项和因变量的延迟项。因此空间计量的两种基本模型可分为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SEM)和空间延迟模型(SpatialLagModel,SLM),分别介绍如下。

上一篇:分析手术治疗与骨折护理 下一篇:对农信社贷款操作的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