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治理的探讨

时间:2022-09-03 07:18:42

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治理的探讨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的类型,然后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裂缝成因;治理

1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

1.1干缩裂缝

在混凝土护养阶段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工程时,在这一阶段结束时很容易出现干缩裂缝,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时,也是会出现干缩裂缝。这种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蒸发,而且由于墙面所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同,导致各处的混凝土的水分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的现象,因此干缩裂缝拥有不可逆的特点。另外,混凝土是由不同的材料严格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所以个成分之间的比例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1.2沉陷裂缝

在地基方面:沉陷裂缝主要出现在地基中,造成这种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所选的地址中土质的质量很差,不仅松软而且还分布不均匀,此外在地基建好后填土时,地基坑不干燥有水渍,或者是在地基打夯时,没有把地基打实,这样同样会造成沉陷裂缝。模板方面:有些模板为减少成本,在制作过程中减少了钢材的加入,使得模板的刚度达不到国家的要求,这就会造成沉陷裂缝。天气方面:在寒冷的冬季,由于水在结冰,化水时,体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冬季很容易发生沉陷裂缝。

1.3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的太快,导致混凝土的一种收缩,而这一种裂缝主要会在混凝土的凝结之前发生。因为在混凝土凝结之前混凝土的强度很小,如若水分流失过快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的流失的主要的因素是由自然天气造成的,例如,大风天气、炎热的天气等都会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塑性收缩具有一定的特点:就像一个梭子一样,中间比较宽,两端比较窄,并且裂缝形成的长短是不相同的。

1.4温度裂缝

温度影响其围范很大,因此,因温度造成裂缝而出现裂缝的体积会非常大。由于热涨冷缩,混凝土整体变化,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所以,温度裂缝是没有规矩可言的,裂缝交叉纵横分布,当然裂缝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1.5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当钢筋受到锈蚀后,体积会发生膨胀,这就会造成从混凝土内部将混凝土胀裂,而胀裂的方向主要是纵向。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主要原因有:混凝土材料的比例不合理,混凝土中混入了一些有毒物质,使得钢筋锈蚀等等。

2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据从实践来看,引发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很多,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计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上存在着问题,比如地质报告有误、钻探勘测数据不准确、施工图纸设计方法有问题等,这些都会引发混凝土施工裂缝。比如居民楼客厅楼板出现垂直裂缝,原以为是因温度原因造成的收缩性裂缝,经详查,实际上是因地下车库一道墙的主体下沉而产生的应力裂缝。

2.2材料问题

最常见的材料问题就是水泥和粗细骨料因过期或品种选择不当、配合比例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裂缝。此外,骨料与水泥中还可能含有的一些有害的物质,或者外加剂选用不当、酸碱物质相互反应以及钢筋结构的性能限制等,这些都可能引发混凝土裂缝。

2.3环境问题

混凝土材料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施工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结构就会随之产生温度变形,建筑结构将会在温度变形下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当该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的抗裂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一般而言,裂缝宽度总是随温度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而且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钢筋结构在受到了腐蚀、火灾等侵害时其表面被就会被侵蚀,因这种物理和化学作用而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2.4混凝土材料的配制问题

从实践来看,混凝土施工裂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配置上的混合比例控制不当引起的,标准水灰配比是 0.24-0.38,最低限度也要保持在0.6以下。如果使用同样的水泥,水灰比例就直接决定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搅拌过程中,所需水量仅是水泥总重量的1/4。但为保证其流动性与混凝土浇灌的质量,水灰的比例也会应当相应的提高一些,因水泥水化热后会产生过多的水分残而留在混凝土材料中形成水泡,就大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的抗荷载能力。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泡及气孔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因过度集中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治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混凝土施工裂缝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

3.1改善结构设计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可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材料,也可在承台的表面增加钢筋的用量。实践中为避免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施工裂缝,可采取永久式的伸缩方式进行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结构长度问题是产生收缩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情况,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尤其要考虑混凝土施工中可能产生裂缝这一问题。

3.2加大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有效的防止出现混凝土施工裂缝,笔者认为要先确定混凝土材料的一次浇筑量、易产生裂缝位置以及构造和施工缝之间的间距、混凝土运输过程以及振捣浇筑时间等相关因素。混凝土材料自身就有泌水性,而且骨料下沉和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因此在初凝至终凝前这段时间内要对混凝土材料的是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一天内,其余施工工作只是限于定位、测量和弹线等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材料吊卸一律禁止,以免对尚未完成的终凝混凝土带来冲击振动。一般而言,24h后可分批次的组织吊运小型的施工材料,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以及分散放置。第3天以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3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控制

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中,如果有吸收率比较大的施工骨料,而且骨料中的含泥量、干缩量也比较大,那么混凝土干缩性会增加。为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抗渗性、可泵性以及抗离析能力,可在混凝土材料中掺一些粉煤灰或高效的减水剂,以减少渗水现象,进而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混凝土材料配比设计时,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捣工艺和构件截面等因素,并及时的调整砂石等施工原料的配比。

3.4对成型的混凝土要加强养护

对成型的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的减少内外的温差,缓和降温的速度,减小温度应力,同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作用的发挥也非常有利,可缓冲混凝土材料因表面的干裂而造成的大面积塑性收缩。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养护,尤其是在遇到雨雪天气时,可组织施工人员搭设一些防雨设备遮盖其表面;同时还要注意排水,防止雨水流入到基坑之中,影响混凝土的浇灌连续性、最终影响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5对现存裂缝进行修补

对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应当及时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补,以免病害进一步扩大,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的安全性及其使用耐久性。对于已有的裂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第一,组织施工人员对裂缝进行灌浆,利用压力设备将预先配置好的适量修补浆液压入到混凝土裂缝位置,通过物理修补法使裂缝闭合;第二,将裂缝表面做涂层封闭处理,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对细微的裂缝或网状的裂纹可产生的毛细作用,使其吸收修补胶液,这样就可以有效封闭混凝土施工裂缝;第三,对施工裂缝做封堵处理,及利用水泥砂浆对建筑工程施工裂缝进行填充和封堵,必要时可对施工裂缝进行有效的事先处理,再通过填充一些材料进行封堵。

上一篇:浅谈既有房屋外墙饰面层的安全性 下一篇: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