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童真生活

时间:2022-09-03 06:21:19

族的童真生活

美国人最擅长杜撰新词,继BOBO、Kidult 之后,《纽约时报》又新发明了Grup(grown+up 的简写)一词,用来指称那些年龄介于30 ~ 40 岁之间,心理与行为仍停留于、或希望停留于二十来岁的一群人。

Grup(中文称为“寡皮”)算得上是Kidult(20 ~ 30 岁,心态稚童化)的升级版,但与其不同的是,Grup 在保有赤子之心的同时,也追求事业的成功,是“能够坚持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奢侈地自我一把的成功一族”。这个童稚未脱而又收入不菲的永远年轻一族,是消费时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正在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全球时尚界的走向。

走近Grup族

中国的Grup 族基本上是这个模样:上QQ 或MSN 一定要用可爱表情符号打招呼、对可爱娃娃毫无抵抗能力、衣柜里有5件以上卡通图案的名牌T 恤、热衷于购买旧版运动鞋和比西装更昂贵的毛边牛仔裤、喜欢穿运动鞋多过皮鞋……

这些描述很容易给人Grup 就是装“嫩”的感觉。事实上,要成为一个标准的Grup 并不容易。心态年轻,喜欢装“嫩”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你得事业成功,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持自己的装“嫩”行为。符合这两条,你才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寡皮族”。

兼顾工作和享受,在自我和责任间游刃有余的生活,是“寡皮”族们所向往的。他们并不拒绝成长,也不抗拒承担责任,只是不想为了这些东西而放弃自我。自小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他们,视享乐为人生大事,绝对不想为了其它东西而放弃享受生活的权利与机会。

他们也不漠视成功,在物质社会中长大的他们,太清楚对生活来说,金钱意味着什么。与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想两者兼得,不愿意为了金钱或事业而泯灭自我。

美国人曾经奇怪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竟然这么大,而且消费人群异常年轻。有家美国媒体把原因归结为,“他们基本上与父母同住,在家吃饭。因此几乎能任意支配全部薪金。他们在相对稳定繁荣的社会里生活,有父母可以依赖,认为将钱存起来没有多大作用。”不管美国人的推测是否属实,很多中国年轻人包括已经结婚的30 ~ 40 岁一族的消费能力超过其赚钱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在现阶段,BOBO、Kidult 也好,Grup 也好,都还只是小资中的一种。大多人还是处于有品味、有想法却无法满足的阶段,中国的Grup 族人数虽多,但要像西方那样成为时尚的中坚力量,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Grup经济兴起

Grup 是商家尤其是文化、娱乐、时尚等行业最好的消费人群。想想看,孩童的好奇心,加上成年人的钱袋,不是完美组合又是什么?最先捕捉到这一点的,是一贯敏锐的时尚圈。近年来颇流行的男孩风就是Grup 经济的一个例子。

多大年纪能叫男孩子?这不是一个生理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对于那些想持续活在20 岁男孩气氛中的人来说,30 岁也好,40 岁也好,都是男孩子。小资的鼻祖、日本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一个57 岁的老男孩。他在一篇名叫《穿运动鞋去理发厅》的文章中提到,他到现在都被人认为是一个男孩子,他还认为要当男孩子得符合三个条件:穿运动鞋、每个月理一次发和不为自己做的事多做辩解。

在穿着上,“寡皮”族追求舒服自在,几乎都是运动鞋、牛仔裤加T 恤等休闲打扮,喜好的音乐与电影都跟年轻人没有差别,甚至喜欢玩电动玩具、搜集具有童心趣味的公仔。

这里有大环境的影响。网络与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的工作观、消费与娱乐样貌,让休闲与工作的界限逐渐模糊,SOHO 族与创意工作者不需要穿得一板一眼,而且像Apple、Google 等新经济时代模范企业的休闲穿着也带来反思与流行。

理性一点来看,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相应的,青春期也会越来越长。Grup 族那种拒绝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情的、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会越来越有市场。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开拓他们的市场,是各行业的商家们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上一篇:打开中国管理之锁 下一篇:另类奢侈:租来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