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银行信贷客户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9-03 06:12:48

关于基层银行信贷客户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摘要:基层行处于业务经营的第一线,如何有效管理信贷客户,实现收益和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信贷业务的有效快速发展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中起到主导地位。本文从如何通过资本约束机制实现贷款精确定价和对信贷客户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两个维度分析了基层行如何实现对信贷客户的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经济资本;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也迫在眉睫,下面结合本人在基层行的工作经验,从收益和控险两个角度谈下信贷客户精细化管理。

一、以资本约束为导向,实现贷款定价精细化

1.树立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严格执行经济资本控制。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用于覆盖非预期风险带来损失的权益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基层行应高度重视经济资本在资产业务考评中的重要作用,在经营中要严格贯彻执行经济资本控制。一要严格执行经济资本增量控制计划。尽量将经济资本配置到低风险业务上,限制高风险资产增长,同时减少存量资产占用的经济资本。二要努力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在分配经济资本的基础上,设置经济资本回报率指标,对各项业务进行评价,既要考察其盈利能力,又要充分考虑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并将绩效考核和经济资本回报率挂钩,使经济资本回报率高的单位或业务得到激励或发展。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增加值。要保持实际经济资本回报率高于最低回报要求,确保经济增加值为正值,同时要力争实际经济资本回报率高于系统内和同业平均水平,确保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2.夯实资产客户管理基础,实现贷款精确定价。每一笔贷款发放前,客户经理在掌握客户经营状况以及对信贷质量完整性进行审查的同时,应严格按照客户类别、信用等级、融资品种、贷款期限确定贷款价格和最低经济资本回报要求,确保贷款投放效益。各基层行要以经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针对每个客户制定差异化的经济资本回报要求,探索多元化的定价模式。以资产业务的发展带动中间业务,使有效客户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品功能得到充分释放。

3.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精确评价客户管理效果。在信贷资产的贷后管理阶段中,除继续关注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贷款本息收回情况外,须建立贷款客户经济增加值档案,根据每个贷款客户在贷款年度内每年带来的净利润与经济资本成本的差值汇总形成该贷款客户的经济增加值,按年平均经济增加值对资产客户进行后评价;按照合同要求核查客户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日均存款,对客户经济资本回报率达不到预算要求的客户进行原因分析,追究相关客户经理的管理责任,对达到预期标准的客户,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

二、以全过程风险控制为着力点,确保信贷客户管理精细化

1.严把客户准入条件,建立信贷客户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贷款调查是风险过滤的第一个环节。目前,基层行贷款调查人员在调查环节调查的内容应更加全面、详尽,调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一要严格审查借款主体,从根本上杜绝冒名贷款;二要确保贷款需求的真实性。在贷款额度上,银行必须按照客户的真实需求发放贷款;在贷款用途上,要根据申请人的经营情况、经营环境、经营目标等进行专业判断,认真考察借款人以往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及相关贸易背景,判断贷款用途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根据贷款用途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认真审核。三要全面考察、了解客户的现金流模式,更加精细化地判断其现金流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判断第一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同时对担保、抵押情况进行精细化的调查,确保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四要努力提高调查报告的水平。调查报告是后续环节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将直接影响贷款的审查与发放。

2.细化风险评价,强化贷款真实性审查。基层行要通过量化的标准和系统的测算实现风险评价的精细化。有权审批人要着重验证调查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审查贷款主体的合法性、贷款需求与用途的真实性、验证借款人情况与贷款结构的匹配性、贷款安排的合规性、贷款安排的风险水平。

3.遵守贷款新规,强化支付管理。目前,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新规规定了贷放分离的原则,使贷款支付成为相对独立的环节,基层行应按照新规要求设置独立的责任部门和岗位,负责支付审核和操作。一是要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进一步细化各类贷款的支付方式、支付条件。二是要注意到支付方式选择方面的灵活性。三是严格按照先落实支付条件再进行支付的原则办理支付。四是在贷款支付过程中,如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贷款资金使用出现异常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方法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变更贷款支付方式、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4.加强贷后管理,严控贷款资金风险。基层行应充分发挥贷后管理在风险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一要持续地、动态地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信用、支付、担保及融资数量和渠道变化等状况,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等。二要加强延伸监测、用途管理。在贷款发放后的一定时期内对贷款资金流向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密切关注大额及异常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着重考察资金划拨的流向与事先承诺的用途或购销合同是否一致,考察资金划拨的流向与支付后的相关凭证是否一致。三要加强对资金回笼账户的监控,动态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财务及资金流向等重大预警信号,根据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廖继全:银行经济资本管理[J].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上一篇:企业资产管理风险识别和防范 下一篇:浅议煤炭企业物流的属性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