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幼儿科学活动中的“玩伴”培养其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03 05:57:13

做幼儿科学活动中的“玩伴”培养其创新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要正视科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要把握科学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探索性,要保护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严谨、求实的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为逐步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在这样的教育背景和目标要求下,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下,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学生的角色不仅仅定义为学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小天使。幼儿天性好玩、活泼好动,要帮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所发现、主动探究、获得收获,要发挥教师教育的最大功效,我们就要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在陪他们玩的过程中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真正接受我们、悦纳我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于与老师交流,乐于倾听老师的意见和要求,也才能在科学活动中丰富自己,取得应有的发展。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科学活动中的“玩伴”。这里的“玩伴”,不仅是和孩子们一起玩的伙伴,还是科学活动中孩子们的倾诉者、支持者、合作者。这时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人,当孩子独立活动时会退在一边,当孩子活动遇阻时会伸出援手,当孩子产生问题时会参与讨论。在整个“玩”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同发现、同思考,与孩子们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是孩子们最为信任的好朋友。那教师又该怎样扮演好“玩伴”这一角色,发挥“玩伴”的最大教育价值呢?

一、变成营造科学探索氛围的“玩伴”

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的重要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营造一个能够给予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良好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教师身为孩子们的“玩伴”,就可以在科学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去摆放科学活动器具,布置科学活动场地,并在活动准备阶段和孩子一起看看、摸摸,和孩子一起感受科学的趣味和神奇。如在认识磁铁这个活动中,我和孩子们首先一起观察活动桌上摆放的物品,认识到其中既有铁制品,也有布制品和橡皮等,接着和孩子一起去拿磁铁吸各种东西,并随时注意和孩子交流“你来试一试!”“我可以试试吗?”“怎么我吸不住呢?”这些话题,学生参与活动的趣味会更大,学习的氛围也愈加浓烈。为帮助幼儿对科学现象保持兴趣,我还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看花、看鱼、种菜等,他们在和我“玩”的过程中会充满兴趣。

二、变成提高科学探索水平的“玩伴”

科学探索的环境创设和氛围营造固然重要,但还要注重引导孩子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思考,在动手中探究。教师要在和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适时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探索水平。在这样的目标指向之下,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让孩子们借助材料的选择来主动生发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让他们在操作活动中实现做与思的有效结合。如在进行“认识风”的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交谈:“今天风真大,把我的帽子都吹落了。”孩子们也特别感兴趣,纷纷诉说着自己的遭遇。随即我提出:“真不知道风是怎么来的,我们也来造风,好不好?”学生兴趣更高了。我们便一起选择造风的工具和材料。不一会,书、纸片、起球、扇子等材料都被孩子们搜集来了。随后,大家一起玩,一起造,一起找。风出现了吗?怎样风才大?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体现了风的特征,也在寻找材料、制作风的过程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学习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变成丰富科学探索活动的“玩伴”

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内容。要让幼儿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索能力有所发展,就需要教师创设丰富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把各种科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让孩子们在“玩”中自由发现,快乐收获。如不同季节,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走出教室,去观察园内的植物,还会和孩子们一起种一种季节植物。我还会针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设计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小魔术”“小游戏”,让幼儿在参与中主动观察、积极思考、乐于诉说,最后我作为“玩伴”再揭示其中的科学奥秘,学生会听得更专心,学得更尽兴。活动丰富了,孩子们更爱“玩”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更高了。

四、变成激发科学探索欲望的“玩伴”

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将直接影响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在科学活动中,我作为孩子们的“玩伴”,就注意时刻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总是特别注意和孩子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当孩子们和我没有了隔阂,彼此心灵相通,他们就更爱听,也更爱说,逐渐形成了爱想爱说的良好习惯,自身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五、变成提升幼儿教育技能的“玩伴”

教师在和幼儿一起参与科学活动和交流合作时,可以将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内容视为自己研究思考的课题,根据交流互动中幼儿的表现与影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存在不足与差错,及时调整下阶段的言语形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帮助自己形成有效的教育行为。这样,既能与幼儿构建更为融洽的师幼关系,也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上一篇:时尚创新 魅惑风潮 下一篇:笑对水灾的泰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