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2-09-03 05:44:04

浅论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大家都在进行着各种有益的探索。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而言,翻译――直接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有其独特的历史成因和表达特点,因而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其英语学习一定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只有通过比较的办法,研究其两种语言的表达特点,才能真正掌握并准确运用。正如我国语言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先生所说:“要明白一种语文的文法,只有应用比较的方法。一句中文翻成英语怎么说,一句英语用中文如何表达,这又是一种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清楚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点和特殊之点。”

如在课堂上,我曾让学生翻译这样一个句子:Dr.Smith was survived by his ailing wife and two daughters.乍一看,这个句子很简单,也没什么疑难生词,学生的译文五花八门,却没一个正确的。其实,在英语中survive这个动词是及物动词,survive sth.意为“从……中幸存下来”。survive sb.意为to live longer than sb.,也就是活得比谁长的意思。如:He survived his wife by five years.表面意为“他比他妻子多活了五年”。而在要求翻译的句中,我让学生注意用的是被动语态,所以真正活得长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而不是史密斯博士。因而正确的译文为:“史密斯博士去世了,撇下了他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据此,我让学生体会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而英语则往往多用被动语态。如汉语中“人们认为……”“据说……”等,译成英文应为“It is believed...”“It is said...”。

又如:She did not go to the cinema because she liked the film.She just wanted to be in his company.对于这个句子,学生也都觉得云里雾里,捉摸不透。他们都一口咬定她没去电影院,但后半句却怎么也衔接不上。其实,这是英语表达中的又一个特点――否定的转移。这句话否定的不是去电影院这个动作,而是后面的原因状语从句。即,She went to the cinema not because she liked the film.She just wanted to be in his company.这样一来学生就清楚了。所以正确的翻译应为:“她去电影院不是因为喜欢看这部电影,而是想有他的陪伴。”又如,汉语中“我认为他不对。”英语表达应为“I don’t think he is right.”这么一点拨,学生马上醒悟过来,开始有意识地去注意英汉语在否定表达上的不同。

再如:No one is required to do this job.大家都会翻译:没有一个人被要求去做这项工作。但句子“Everyone is not required to do this job.”则有难度。其实前句是完全否定,而后句是部分否定,意为“Not everyone is required to do this job.”即,“并不是每个人都被要求去做这项工作”。正如“All that glitter is not gold.”应翻译为:“发光的未必全是金子。”

再如:He has taken up three different jobs since he was ill.很多学生马上信口翻来:自从他生病以来,他已经干了三种不同的工作了。带since从句的句子英语中有很多,但从句中的动词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动态动词直翻,如:It 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he left school.(自从他离开学校以来已经有三年了。)而静态动词却要翻成否定的形式,was ill不是指生病以来,而是指病好以后。所以这句话应为:“自从他病愈以来,他已经干了三种不同的工作了。”

英语和汉语表达上的另一个不同是汉语短句多,而英语往往多长句。英译中的长句像一棵参天大树,一个主干可附带多个枝条。句式的不同,使学生在理解上困难重重,更何况进行准确的翻译。如在大英教材中,曾有这样一个长句:Don’t such scores simply mean that I am very good at answering the type of academic questions that considered worthy of answers by the people who make up the intelligence tests――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bents similar to mine?这样的长句的确难倒了不少学生。其实理解英语长句的关键是分清句子的层次,理顺它的前后关系。该句的主句不难理解,是一个问句,关键在于question后带了一个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而在该从句中the people又有who引导的定语从句,破折号后又有一名词短语对其作补充说明。同时,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面,而英语中较长的定语多后置,所以在翻成汉语时,又要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该句正确的译文为:这类分数不就仅仅意味着我很善于回答那些编制智力测试题的人们――智力爱好跟我相似的人们――认为值得回答的那些学究式问题吗?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对两个不同语系的学习者来说,只有不断进行比较研究,才能逐渐掌握它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师,我们确实有必要把翻译作为一种加强英汉语比较的学习策略贯彻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在课堂上,经常挑选一些典型的句子,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通过翻译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英汉语比较,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并逐渐将英汉语的比较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提高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上一篇:全球化背景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技能及其...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心理语言学原理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