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程 教研做合一

时间:2022-09-03 05:38:04

实践新课程 教研做合一

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百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厚的底蕴。多年来,学校以“朴实中创新,和谐中争先”的办学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大力开展现代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学科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学校作为国家首批课改实验区的示范学校,更是以课程校本化为目标追求,在语文课程的建设上,在苏教版教材的实验上,进行全面的探索,使课程校本化得以实施,使语文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几年中,我们始终以“一种理念、一种氛围、一种机制、一种模式”来推动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形成了上下一体、全员参与的教研氛围;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构建了“行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七年的实践,七年的积淀,我们完成了一轮课改实验,打造了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形成了语文学科的品牌特色。在成绩的背后,蕴涵着洛小人不懈的追求、探索和创新,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前行。

一、健全管理规范,加强课程意识

课改以来,我校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塑造学校文化为目标,逐步建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管理制度,从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和实践。

1.课程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教材建设是这次课程实验要检验的一个重点,作为课改实验区的示范学校,我们在教材建设上也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对语文教学“教什么”产生了许多困惑。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慢慢地让教师明确: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学语文;语文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是多元的、开放的,但应该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阶段需要;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教材所显现的特点来确定,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对“教什么”的认识从混沌到清楚,形成了对语文“教什么”的整体认识。我们确立了“用教材教”的思想,根据不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改造和创新,把教材内容改造成适合学生探究、发现、体验的教学内容。期间,我们主要采用比较性研究的方式开展课例研究,拓展了教师“用教材教”的视野和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材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解,形成了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色。同时,我们又加强了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改革,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时间、方式、评价都作出了重大改变,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作文赏评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中获得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2.课程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式,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开展了转变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使教学方式朝着更为自主、更为有效、更为激发个性化阅读的方向发展。我们构建了“行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形成了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样式:情境导读模式、“三读”教学模式、学导教学模式。形成了“情感体验型”、“探究发现型”、“技能训练型”、“审美创造型”等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方式。此后,我们采用了“梳理、应用、创新”的研究方式,对一些成熟的教学方式进行总结、提炼,让一般教师学着应用,由局部、细节、方法性的应用逐渐走向板块、整体的运用,而骨干教师则作一些先导性的教学创新活动。通过这样的研究实践,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3.课程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课程评价应不断促进教师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重新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评价表,其中把“学生活动”作为课堂评价的一个指标,从评价教师的“教”到评价学生的“学”,真正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为了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我们在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同时,还建立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自我评价机制。这种学生自我评价机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自我学习的关注,更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我们还很重视过程性评价,进行形成性练习,不断研究质量调控,促进教学有效发展。在提高学生学习素质方面,实行了写字考级考段,制订了课外阅读诗文背诵篇目及课外必读书,还以“表扬卡”、“努力卡”的形式对学生各方面作出及时评价,使学生不断得到激励,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的真正内涵是行动研究,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如何将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法用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让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实施水平同步得到提高?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1.开展专题研究,课程实施校本化

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中,我校构建了“行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以课标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了模式研究,使“行知语文”的思想与课标理念相融相生,对模式内涵的认识也更加丰富和完善。特别强调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行而后知”,“行”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知”就是在“行”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形成技能、丰富情感、养成习惯……也就是逐步形成语文素养。我们变以往从“课文内容”切入学习为以“学习专题”展开学习,围绕某一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研活动的内容也由原来散点状的研究向更为集中的方向发展,进行主题式的研究和比较性的研究。主题型研究主要是围绕课题展开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比较性的研究则是通过上同一教材、同一课时,但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流程进行比较性课题研究。可以是同一目标,不同流程。研究不同的过程展开对目标达成的作用;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目标。研究不同目标的价值意义;还可以是同一教案,不同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师执教,研究教师自身的课堂经验、教师的语言等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通过对这样的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比较性研究,反思教师的行为,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使理念和行动融合。

2.凭借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智慧发展

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基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学,解决课堂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问题,缺少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改变了这种个体性劳动过程的倾向,加强了集体备课这样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整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备课形式,它包括备课前的集体议课,主备教师的预案设计,使用前执教老师的审视与修改,使用后的自觉反思,更涵盖学期终结时的整理与完善,这样的备课过程,更具生成性、过程性、发展性,更有利于教师专业智慧的发展。

3.依托教研活动,使理念向实践转化

多年来,我们学校一直采用“大组展示交流+小组实践研究”这种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式,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推动课程实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研组先期采用集体备课、连动式试上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利用校级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公开展示,为全校教师提供研究案例。说课时围绕研究主题和方向,说备课、试上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如何解决的。评课时根据教研组研究专题,对目标确立、过程展开、方式运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从而揭示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结课由骨干教师负责,对评课意见归纳总结,指出成功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困惑之处进行引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4.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实力意识

教师岗位培训和校本培训是我校多年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学校坚持教师要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由“守旧型”向“创新型”转变,通过师徒结对,进行新秀、能手杯比赛等多种方式、多个途径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搭建舞台。同时,我们加强了对骨干教师的管理,骨干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围绕课题展开研究,每学期在校、区级上示范课,进行讲座,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对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考核这样分层次的岗位培训方式,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上一篇:抓管理 塑形象促进学校有效发展 下一篇:让快乐的小鸟“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