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豆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3 05:24:30

棚室豆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棚室豆角上市早,种植的效益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种植过程中,传统的种植经验致使棚室豆角在栽培中出现茬病虫害、土肥水管理、市场滞销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豆角;种植管理;田间管理;合作社;流通体制

随着我国农业设施的不断发展,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对反季节蔬菜生产、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丰富市场蔬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豆角的品质和效益,目前很多种植户选择利用大棚进行豆角早春栽培。但是,近年来,在豆角棚室生产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豆角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销售。

一、棚室豆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管理方面

(1)育苗时间。豆角是耐热不耐寒的一种蔬菜,根系是直根系,具有木栓化程度高、断根后不易再生等特点。早期护根育苗措施选择不当,容易使豆角形成炼根苗、拥挤苗、高脚苗。要根据栽培设施和育苗设施及护根钵盘的具体条件来确定育苗时间。一般生理苗龄不超过35d,钵盘口径为10cm,营养土或基质有充足的营养,钵盘内温度不低于8℃,定植时为3叶1心的短期苗龄,在育苗过程中要适当采取安装地热线、空气加热线,甚至补充光照等措施,达到标准壮苗。

(2)移栽。在棚室豆角生产中,移栽要根据天气和地温状况进行。移植过早;移栽浇定根水量过大会造成寒根苗、病苗、落叶苗,从而缺苗断垄;对护根的钵盘苗创伤过大或炼苗过少,可造成不长苗、嫩苗、无叶苗等。因此,在移栽时,应先对育苗棚内的苗进行炼苗,同时进行囤苗,待移栽棚内地温稳定到12℃时,再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进行移栽,移栽后小浇定植水,待水完全渗透后再覆土,并覆白色地膜,增温保墒,确保移栽全苗。

(3)架材。在生产中应根据自身棚体条件正确选择架材,一次成形棚架会造成架低,生产能力差,导致经济效益低。因此,在生产中无论棚体大小、高低都应该分两次完成豆角的架设工作,第一次宜选择吊蔓式。在5月初,当外界温度达到生产要求时,撤去棚膜,再插一次竹竿架,以增加豆角的生长空间,获得优质高产。

(4)豆角徒长。在棚室豆角生产中,最易出现豆角徒长问题,其特征为节间长、花蕾少、叶片大等,正常豆角的茎节间为18~22cm,25cm以上为徒长,花茎上一般2~4对花,叶柄为8~10cm最合理。在棚室生产中,肥多、水多、夜温高这几种原因造成豆角的徒长。防治措施有三种,一、药控:在豆角3叶1心时即双十字期,可用98%甲哌嗡500倍液或矮丰灵600倍液,7~10d喷施一次,如徒长严重的可加大用药剂量或缩短喷药时间,把茎间控制在20cm左右为宜;二、温控:在豆角生长过程中,棚内白天气温控制在28~33℃,夜间温度控制在13~16℃,不超过18℃最为适宜;三、水控:豆角耐旱能力较强,特别是开花前需要控水,一般开花前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即可,甚至达到中午豆角叶片有轻微萎蔫现象便可。

(5)落花落荚。落花落荚在豆角生产中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如下:一、虫源性:主要有瓢虫、蓟马、跳甲、飞虱、潜叶蝇、红蜘蛛等,特别是一些夜间活动的虫,如蓟马。二、病源性:主要有花腐病、炭疽病、锈病等,特别是花腐病。三、生殖生长性:植株养分不足导致花器发育不全,授粉、授精不完全以及落荚、短荚、弯荚、鼠尾荚等现象。

防治落花、落荚在生产中要注意不要偏施某种营养元素,不能因某一微量元素缺乏而重施、重喷,造成营养多不能吸收;不能冲施一些速效性的冲施肥,造成土壤供给能力低下从而连续落花落荚。棚室豆角种植最佳施肥措施为底施、叶喷、水肥冲施相结合。

(6)病虫害防治。

①蓟马。在棚室豆角生产中,菜农会注意蚜虫、红蜘蛛和潜叶蝇等虫害,但蓟马虫很小,是夜间活动的虫类,往往会被菜农忽视,以至于造成很大的损失。蓟马主要是以锉吸式口器危害形成伤口,影响叶面光合作用,同时给一些病菌、病毒带来有利的传染、侵染条件,造成各种病害大发生,为此在防治飞虱、蚜虫的同时要改进防治方法。一是,加入一定的有机硅制剂;二是,改中下午打药为傍晚打药。

②花腐病。夜间结露的棚,棚室豆角的花腐病一般较重,在水膜的作用下,在花器内侵害的时间较长,形成大量的花腐烂,造成落花和落小荚。预防最好的措施是避免棚内起雾,使花器内不结露,浇水过后及时排湿,阴雨天及时加吸湿物如生石灰,再施以药剂就能够有效地防治花腐病。

2.荚短、荚弯、荚色浅的问题

在生产中,豆荚短、弯、颜色浅是豆角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选择的品种不对,适宜的品种可以在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证豆荚的长度和色泽。其次,还要注意选择种子质量较高的下述品种:一是,种子纯度高;二是,种子粒大小均匀;三是,新鲜活力强的种子;四是,饱满度高的中部荚籽;五是,无病虫籽。豆荚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均。而豆荚短则主要是水分供应不足造成,豆荚色浅是密度过大或缺钾造成的,生产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预防处理。

3.采收上市的问题

如果在豆角采收时,不注重最后一关的管理,即在采收时损花、损荚严重或采收不彻底,或采收后不分级包装,而采用大捆混杂,最终导致豆角滞销或价格偏低。建议在采收时保花、保荚,采后严格分级以确保优质、优价,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4.市场方面

棚室豆角销售时,很少有种植户能够严格按照豆角的色泽、长短、粗细、鲜嫩程度、颜色等进行分级,从而导致豆角价格不理想甚至滞销。因此,在豆角生产中要针对市场选择正确的品种,并根市场需求对豆角进行分级,以确保畅销或优价。此外,由于豆角种植户多为个体分散种植,种植户单靠个人销售,利益很难保证。而蔬菜专业合作社市场反应比较迟缓的现状,导致市场未能发挥其调配信息的作用,菜贱伤农问题时有发生。

二、解决方案

1.加强田间管理

(1)定植密度合理。豆角幼苗在心叶刚展开时是最好的定植时期。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cm,大行80cm,架高1.8~2m,架越高行距就应越大,株距45cm左右,一般为双株定植。如果定植密度过大,会引起豆角植株徒长难坐荚。

(2)控制昼夜温差。豆角耐热性强,但不耐寒,因此,豆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在豆角开花坐荚期应掌握好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及昼夜温差,豆角开花期白天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超过18℃。所以,要随气温的变化而适时通风,豆角开花坐荚期放风的标准为棚温达到17℃。

(3) 提高光照强度。大棚种植的豆角品种虽然对光照时间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开花坐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豆角落花落荚。

(4)巧施肥浇水。豆角整个生长期至少浇三次水:定植后浇第一次水,一定要浇透,否则植株参差不齐;当蔓长到0.6m高的时候,浇第二次水;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适宜浇水,所以第三水应在初花期前浇,结合浇水喷施促花保果剂,这样利于豆角开花坐荚。坐荚后应再浇一次小水,促进豆角膨大伸长。

2.培育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一是,积极发展蔬菜生产经营合作社。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可以严格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原则,实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二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豆角产、加、销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为其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和较为完善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蔬菜生产经营,建设起产、加、销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组织、有计划,科学的利益共同体,稳步发展壮大。

3.完善蔬菜市场和流通体制

一是,根据县城、集镇(社区)人数合理规划农产品交易市场,整合经贸、工商、农业等部门项目,围绕县城等重点集镇应建立1~2个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蔬菜销售市场,完善市场相关硬件建设;二是,组建由下岗职工、待业人员为主体的营销公司,同时鼓励社会其他富余人员进行蔬菜销售,对摊位等费用进行优惠,形成稳定的市场销售体系队伍。

三、结语

总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作为农业多样性发展的途径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虽然目前我国在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工作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是只要注意好一些种植以及管理技术措施,并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适时进行合理的改进优化,大棚技术依旧有着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何金辉,黄晓聪,李永基.大棚蔬菜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J]. 农技服务, 2016, 33(15).

[2]薛玉A.冬春棚豆角管理三关键[J].农村科学实验, 2013(3):16-17.

上一篇:试论我国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及对策 下一篇:聚力牛业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