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炒新 堵不如疏

时间:2022-09-03 02:55:11

A股市场向来有“炒新”的习俗。

2014年1月17日,IPO重启后的首只新股纽威股份(603699)在上交所上市,当日该股高开高走以长阳线报收于25.34元,较17.66元的发行价大涨43.49%。1月21日,A股市场更是出现了“八股齐发”的罕见局面,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除炬华科技(300360)冲高回落仅涨18.67%外,其余七只新股全部大涨45%以上,已经达到了交易所规定的新股首日涨幅上限。

如此疯狂的新股炒作,加上前期新股发行中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老股过分转让等诸多乱象,让监管层尴尬不已:这意味着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治理新股“三高”发行,抑制新股炒作的多项措施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笔者以为,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新股发行“三高”问题,而且还与市场化理念背道而驰,因此监管层的工作重心不应放在抑制新股炒作,更应该着重于引导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去压缩劣质企业和失信中介的生存空间。

新股炒作本身就代表了市场行为。新股的三高发行固然备受诟病,但其本身并不违法,而且市场对新股的热烈追捧我们无法回避。

以1月22日公布的7只新股中签率为例,跃岭股份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仅为1.76%,超额认购倍数高达56倍;斯莱克中签率为1.64%,超额认购60倍;东方通中签率为1.04%,超额认购95倍;金莱特中签率为2.09%,超额认购47倍;金轮股份中签率为2.03%,超额认购49倍;麦趣尔中签率为2.22%,超额认购44倍;友邦吊顶中签率为2.09%,超额认购47倍。

如此动辄数十倍的超额认购,足以表明市场资金对新股的极度渴求。以如此之高的发行价和高市盈率都能引来各路资金竞相追逐,这完全是买卖双方的自愿行为,我们应当尊重市场,尊重事实。

新股炒作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

市场对新股追捧当然在于利益。新股上市的巨大涨幅,为各路打新资金提供了充足的套利空间。而且股价的上涨,还会为全体持股股东带来真金白银的账面收益,这在眼下A股6年的大熊市中尤其难能可贵。资本天生逐利,规则人人平等。只要不违背法律,我们就不必苛责资本的贪婪和狡诈,因为资本的贪婪和狡诈,正是对资本所有人的担当和负责!

此外,从市场表现看,监管机构的抑制炒新更像是反向指标。

本轮IPO重启,为抑制新股炒作,监管层做了诸多努力。2013年11月,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宣布新股发行将逐步向注册制方向转变。1月12日,证监会网站《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措施》。1月15日,证监会稽查大队分赴上海、深圳等地,针对新股发行询价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核查。在证监会的强力干预下,目前已经有57家机构被核查,9只新股先后暂缓发行。不过,二级市场的表现还是令监管层措手不及,纽威股份等新股的首日暴涨,表明市场的炒新之风并未有所收敛。

整体而言,A股市场的炒新之风积习已久,监管层的围追堵截效果欠佳,因此,不妨借鉴大禹治水的经验改堵为疏,在即将到来的注册制背景下,转变新股发行方式,充分引入市场竞争,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去解决新股发行中的“三高问题”,而监管层则回归监管本色,集中精力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上一篇:伊然 解开不老容颜的秘密 下一篇:药店卖奶粉实施专项审核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