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伊尔丛林历险记

时间:2022-09-03 02:18:18

巴西有一种牙齿锋利无比的“食人鱼”,别看这种小鱼只有几寸长,当它们在水中围攻牛马之类的大型动物时,却能在几分钟内让猎物变成一堆白骨。无独有偶,在非洲以盛产金刚石而闻名世界的扎伊尔,有一种“食人树”同样恐怖无比。陈飞是在纽约大学留学的一位郑州小伙子,前不久他和导师一起为寻找这种神秘的“食人树”,进行了一次探险。以下是他的亲身经历――

世界上能够吃掉动物的植物约有500余种,但绝大多数只吃些弱小的昆虫,传说非洲有一种“食人树”,居然能“吃”掉一两百公斤重的野猪。可惜学者们至今并没有找到它存在的确凿证据。难道世上真会有这种神秘而恐怖的树种?2007年4月,导师费雷克先生邀我做他的助手,一起去探险。

有趣的捕虫花

传说中的“食人树”似乎有各种各样的外形,或者只是若干类似物种的统称,它们大多被描述生长在非洲大地的未开发的原始丛林中。费雷克先生相信这种观点是可信的。像这种罕见的物种如果确实存在,它必须的生存环境一定十分脆弱,只有生活接近原始的土著人才能与其共存共衍。

我的生物学导师费雷克先生,之所以选择了扎伊尔这个非洲中部内陆的疆土大国作为考察的目的地,是因为很多“食人树”传说就出自该国。而且扎伊尔中部、西北部是平均海拔400米的宽阔盆地,覆盖着约7000余万公顷未被开发的原始丛林,这相当于非洲目前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非洲再也找不到第二块如此辽阔的丛林。如果非洲真的存在着食人树,那么在那里一定能够找到它的蛛丝马迹。

我们在丛林深处连续寻觅了十几天,在向导和挑夫们的帮助下,看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生物种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趣的捕虫花。这是一种生长在河边、沼泽地的食肉植物。捕虫花的整个花朵犹如一个袋囊,袋囊的口部由绽开的艳丽花瓣组成,花蕊从花瓣中央伸出,上面分泌着香甜粘稠的蜜汁,这色香味俱全的诱惑不断让昆虫上当。

我们亲眼目睹了捕虫花的捕食过程。一只昆虫停留在花蕊上津津有味地品尝蜜汁时,花瓣突然向四周扩散,花蕊处的袋口洞开了,同时花蕊迅速地从袋口缩进了袋囊里。驻足于花蕊上贪吃的昆虫一时来不及挣脱粘稠的蜜汁,被花蕊带到了袋囊深处,随即花瓣重新由四周向中央合拢,变成了一朵只有花瓣不见花蕊的艳丽之花,昆虫便被关闭在花朵的袋囊中。

我们好奇地目睹了这一幕。不久昆虫就被袋囊中分泌的消化液所溶解,作为捕虫花生长必需的营养被吸收。花蕊重新从美丽的花瓣中央的孔隙中探出头来,上面布满了香甜诱人的蜜汁,等待着下一只贪食的昆虫掉进它所设的“陷阱”中,重演那残忍的一幕。

被“魔鬼树”的芳香熏倒

中国有一种被西方称作“死亡之树”的箭毒木,树汁毒性极大。过去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习惯用它的汁液制造毒箭打猎。据说这种毒箭杀伤力很强,野兽一旦中箭,见血即死,因此人们称之“见血封喉”。有趣的是,这种树却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传说中的“食人树”会不会和箭毒木一样,树汁中含有剧毒呢?也许人的皮肤只要被树枝划破就会毙命,所以它才会有此“美名”。一路上我都做着这样的猜测。

我们在丛林中继续寻找。一天,巧遇了一位老年“丛林猎人”。原来在扎伊尔,生活在丛林中的土著人被称为“丛林猎人”,他们是真正的当地人,一直在丛林中过着原始狩猎生活。当西方文明不断蚕食丛林,一个多世纪的狂砍滥伐使得土著人丧失了赖以栖息的丛林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渐渐融入到扎伊尔的现代社会中去,但还有一小部分土著人向丛林的更深处进发,继续过着原始狩猎生活,在扎伊尔被称作“丛林猎人”。

幸亏一位挑夫能用土语和“丛林猎人”交流。当他听明白我们在寻找会吃人的树时,告诉我们说,在不远处就有几棵会杀人的树,他们部族里没人敢靠近。他指出明确的方向,让我们自己去找。沿着老人指的方向,我们开始向“杀人树”进发了。没走多远,那位“丛林猎人”便追上我们并大叫大嚷。原来这位好心的老人怕我们去白白送死,因为现在正是杀人树的杀人季节,所以决定带我们过去,但要求我们只能在远处看上一眼。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见到杀人树。在老人的要求下,我们在离杀人树300英尺开外的地方停下了脚步,用望远镜远远地观察它。这些树只是特别高大,除了树下好像有几只死鸟外,并没有什么异样。于是我毅然决定近前观察,迈着坚定的步伐,不管费雷克的劝阻和“丛林猎人”的惊叫,走向杀人树。可是走到离大树约60英尺处,我突然闻到了一股特殊的芳香,同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我立即明白这芳香味也许就是杀人“凶器”,连忙返身往回逃。然而为时已晚,才迈出几步便一头栽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当我重新醒来时,只见费雷克先生和向导、挑夫们围在我身旁,“丛林猎人”见我已苏醒便告辞而去。原来费雷克刚才见我突然返回,接着昏倒,已猜到我可能是被毒气熏倒的,于是立即戴上防毒面具把我背了回来。费雷克先生认为,这种树很可能是在果实成熟季节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体来催熟果实,就像苹果树在苹果成熟期会散发出乙烯催熟果实一样。由于这杀人树散发的气体毒性较强、浓度较大,对产生了较大的杀伤力,从而形成了杀人期。由于这些树木高大茂盛,树冠硕大密布,林中空气流通不畅,所以散发的毒气在林中越积越多,难于在空气中稀释,形成了大范围的毒气控制区,难怪“丛林猎人”在300英尺以外就已不敢再靠近它了。由于这种树十分恐怖,当地人都把它们叫“魔鬼树”。

找到了传说中的“食人树”

尽管差点丢掉性命,可这一经历使我和导师兴奋极了,因为我们在无意中找到了有趣的“魔鬼树”,并亲身体验了它的威力。我们拍摄了很多照片和录像,当工作完毕静心一想,不免后怕。如果没有“丛林猎人”的事先警告,我们一行6人很可能同时步入毒气控制区,一齐倒在杀人树前,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已经中毒身亡了。

有了这次教训,我们6人分成两个小组。我与向导、一名挑夫作为先遣小组,在前面开道。费雷克和另两名挑夫作为后继小组,两组间隔200余英尺的距离,以便发生意外事件时可相互救援。因为杀人树只是把人或动物毒死,并没有吃掉。所以它还不是传说中的食人树,我们还要继续寻找。

我们在扎伊尔生活了很久,数次进入到丛林的隐秘深处,每次历时20天左右。或许真是上帝怜悯了我们的良苦用心,在丛林中转悠了五个月后,终于找到了名副其实的食人树!

那是一天下午,我的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野猪的惨叫声,令人毛骨悚然。大家止步观望,只见不

远处一头小野猪被一棵巨大的“芭蕉树”叶卷住了,野猪四脚离地被卷到了树腰上,树根部本来摊伏在地上的大“芭蕉叶”随即纷纷向上收卷起来,只见这些硕大的“芭蕉叶”把野猪包裹得严严实实。我们既看不见野猪,也听不见它的惨叫。但见“芭蕉叶”越裹越紧,林中重新恢复了原先的寂静。

众人不敢贸然前进,只能远远地静观其变。向上翻卷的“芭蕉叶”越卷越紧,偶尔从叶片的缝隙中漏下几滴浅红色的液体,是野猪的血水吗?我们只在远处拍照、录像,把自然界这奇特的一幕忠实地记录下来。大约1小时后,卷曲于树腰的“芭蕉叶”开始一片片地舒展开来,重新摊伏在地面上,隐蔽于草丛中,只是地上多了一堆白骨,野猪的血肉已经不见了。

这巨大的“芭蕉树”其实是一棵外形颇像芭蕉的大树,它足有30多英尺高,伏地的叶片有7至8英尺长。这些修长的叶片就是设在地面上草丛中的“陷阱”,一旦有动物踏上“陷阱”,“芭蕉叶”就一下子向上翻卷收缩起来,卡住它。周围的叶片也一起向上翻卷,把动物包裹在中间,进行残酷杀戮。很可能也是分泌出消化液,把动物的肉体溶解成树木成长的必需营养液吸收。自然界这奇特的一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丛林中竟然还存在着如此可怕的“陷阱”。据当地土著人讲,人们在打猎或采药时稍不留神就会被它“吃”掉,至于送命的外国探险爱好者更是不在少数。

费雷克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食人树”。树叶除了会分泌消化液外,一定还能分泌出麻醉剂,使被困的动物肌肉麻木,动弹不得,从而食人树就能顺利地用树叶将其肉体包裹起来,使它消蚀溶化并吸收。假如没有野猪在前面惨叫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继续往前走也许就会踏上树叶“陷阱”,人体就会被长叶片翻卷包裹住,吞食掉。至少是一条腿被吞食掉。想到这棵名副其实的食人树差点把我们吞食掉,大家顿时感到不寒而栗。

其实世界上与非洲“食人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奠柏,它生长在印尼的爪哇岛上。这种树高八九米,长着很多长长的枝条,垂贴在地面。有的像一截断了的电线,风吹而摇。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它们,树上所有的枝条就会像魔爪似地向同一个方向伸过来,把人缠住,而且越缠越紧,使人脱不了身。这时树枝很快就会分泌出一种粘性很强的胶汁,消化被捕获的“食物”,动物粘上这种液体,就慢慢被“消化”掉。成为树的美餐。当奠柏的枝条吸完了营养,又展开飘动,再次布下“天罗地网”,准备捕捉下一个牺牲者。

当地人根据它的“脾气”,只好先用鱼去喂它,等它吃饱了,就赶快采集它的树汁,作为制药的宝贵原料。

想不到植物竟有如此“魔”力,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上一篇:爱情的味道 下一篇:当“中国城”被围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