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翠青苔 第10期

时间:2022-09-03 01:40:21

枯坐的光阴里,眼前总是浮现少年时在老家屋檐下审视青苔的景致。

往昔不起眼的植物,从乡间茅草苫的房屋上,在淅沥的暮雨里滴落下来,不久,你就会发现一行行绿色的植物沿着天雨的脚步快步赶上去,把乡村夜雨的黑深邃了几寸。

羸弱的少年时光里,我乍见青苔,一眼真是千年,破碎、幽邃的悲凉还有灰色的人生感悟瞬间席卷过来。按道理那时我才十五六岁,不识愁滋味的时光,却在乡间低矮的屋檐下、泥泞的阡陌上和父辈弯下去的脊背上,看到了青苔的呼喊。

我和青苔不同,无法与她媲美。在她的空间里,潮湿的空气、湿润的泥土,黑的树干和静寂的角落,这是一方独特幽深的境地了。无人打扰,无人喧哗,更无浮躁的声响。似乎与阡陌间的农人相似,暗藏坚韧的心思,在田畴上蜿蜒世代的生命,或枯萎或碧绿,都在这静寂的天地间了。

青苔,一粒粒一枚枚,密密麻麻,铺就时间的足迹。当我们在屋檐下、芭蕉树旁抑或指头上数着日子时,青苔就会从无影深处弥漫过来。难道是数落雨滴的再生,还是时间有形的演绎?吸取着时间的元素、营养还有重量,对阴影里的人儿昭示着、警示着和彰显着。

我庆幸与青苔的相遇,百回千转之后,才深深惊诧与青苔的隐语。只轻轻一瞥,那深入心扉的凉意立刻在古老与幽深里荡开涟漪,卷起的皱纹化作深深浅浅的青苔一路逶迤着。我总是感觉青苔与我是相通的,哪怕一声浅浅的呼喊她的名字,我就满身的碧绿满身的苍老。但我无法拥有她的淡定。她的怀抱里,深裹着岁月的风声枝桠间的鸟声还有日子的故事。纵然我披一身绿意,又怎得深藏住千年万载的岁月呢!谁能从沉重的时间里返青?谁能从干枯的日子里保持鲜嫩?

花团锦翠的青苔,负重的青苔,主宰着脚下的一方水土,在恪守着最后的水分与孕育,守卫最后的那一抹绿?我无法解读出青苔,在阴雨霏霏的日子,就像远行的青草更行更远还生。时而在树桠间,时而在山路上,时而在花径上,甚至我的祖父或者祖母的双眸里……

我在城市的一隅里再次见到青苔,在微小的盆景里,青苔匍匐在可怜的花土上,成为点缀的风景。身旁,是车水马龙,是水泥森林,是越来越冷漠荒凉的现代化。回忆曾经铺就青苔的乡路,沿着青苔远行的,终会有一天还回到青苔身旁,回来老家的屋檐下,回到碧绿的本身。而一旦我们丢失了青苔,顺着水泥、钢铁的路面,我们还会找到归来的路?我们是否还会保持着最初的水分?保持着青枝绿叶的模样?保持着最初的纯真与善良?

也许,青苔的消失,失去的不只是青苔,失去的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质朴与深邃的烙印?给你一块潮湿的泥土,守住血液,你能把碧绿、粉红或者金黄找回。谦卑的青苔,谛听大地深处心事的耳朵,岁月深处不动声色的心跳,守着古老与幽深,护着宁静与致远。

(选自2011年12月30日《华兴时报》)

1.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第四自然段写“我和青苔不同,无法与她媲美”,从本段看,青苔与“我”最大的不同应是什么?

3.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回答:文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举例说明文段从哪两个角度来写青苔?

4.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句子的妙处。

上一篇:走过青藏线 下一篇: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