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罗小扇扑流萤

时间:2022-09-03 12:08:27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的梧桐树下,我、妻子和儿子坐在那里乘凉。

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参差地铺在地上,微风吹过,树影婆娑,令人心旷神怡。“看,萤火虫!”儿子突然兴奋地大叫。我循着儿子的目光望去,果然,远处,一只萤火虫飞过花圃,绕过树丛,在夜空中一眨一闪。儿子那闪亮的眸子牢牢地盯着那飞来飞去的一闪一闪的小精灵,“爸爸,去把它捉来玩好吗?”可萤火虫再一闪就不见了,“唉!”儿子失望地叹了一口气。

记忆中没有捉住萤火虫装进玻璃瓶给儿子玩的情景,萤火虫委实太少了,太难见到了。真的,萤火虫哪里去了呢?

在我的童年,每到夏夜,密密的,流线般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该有多少啊!儿时,我所居住的小村庄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一到夏天,每当晚霞隐去,夜幕低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便拎着矮凳,手执大蒲扇,聚集到大槐树下消暑。此时,萤火虫们也纷纷从草丛里、芦荡里钻出来和人们做伴。在河面上,在旷野上,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挑着美妙的小灯笼,翩跹起舞,忽高忽低,忽疾忽徐,追逐嬉闹,恰似浩繁星光,又如渔火点点。我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捉迷藏,萤火虫既多也不怕人,时时碰上我们的脸,撞入我们的怀中。过了一会儿,村中最有威望的李爷爷也来了。我们顾不上捉迷藏了,都聚拢过来听他讲故事。而有萤火虫的夜晚所听到的故事、传说,也特别神秘、精彩,好像萤火虫给那些故事、那些传说镀上了飘忽的圣光。夜深了,我们从李爷爷营造的仙境中回过神来,用大蒲扇往萤火虫多处轻轻一扇,这些小家伙弱不禁风,马上掉到了地上。我们轻轻地捡起几只萤火虫装进透明的玻璃瓶中带回家,有萤火虫伴我悠然入梦,闷热的夜仿佛清凉许多。那绿莹莹的光闪在枕边、闪进梦境。

古人对萤火虫有多种雅称,如流萤、夜光、景天、熠熠、耀夜等,由于看到萤火虫经常在腐草堆上飞,古人就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幻化而来,因此就有腐草为萤的成语。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么美妙的幻想!

但,这些年来,我却极少见到那使人无限怀念的小精灵――萤火虫了。只能在古诗里,读到许多有关夜色萤火的美丽文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还有古人刻苦勤学,“囊萤夜读”的事迹。这奇异的昆虫,眨着幽幽碧光,诗意十足,给人以灵感和遐思,赋予人类生活何等丰盈的诗情画意哟!

可如今,萤火虫哪里去了呢?由于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有些自然景观正在我们身边消失,就像有些美丽的童话、古老的传说和质朴的民谣无情地从我们的记忆里消失一样,让我们徒生许多无可奈何的感伤。

(选自2013年7月23日《中国文化报》,有删节)

【技法一赏】

对比烘托,凸显主题。作者从一家人在院子里纳凉看见一只萤火虫写起,回忆起自己儿时在乡村与萤火虫相伴的生活,而如今却很难与之相见,只有在古诗中重温萤火虫营造的意境。对比描写中表达出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有些自然景观正在消失的感伤,主题鲜明。

上一篇:玉米饼里加了糖 下一篇:走进缤纷世界 感受自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