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的类型分析及治疗措施

时间:2022-09-02 11:37:31

鸡啄癖的类型分析及治疗措施

摘要:对鸡群实行科学饲养管理,饲喂优质全价饲料,保证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水平,并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鸡啄癖;发生原因;类型;防治

鸡啄癖是一种不良嗜好,在各类鸡群中均有发生,多发于育雏鸡群及育成鸡群中,尤其是在密集环境下进行饲养或笼养情况下发生机率较高。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鸡能够使鸡群受到惊吓,导致鸡的情绪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进而会对肉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对蛋鸡而言会使其产蛋量降低。

1临床类型

1.1啄羽。啄羽是指鸡啄食其他鸡的翅膀,期间一些进攻性强的鸡会啄怯弱的鸡,可使其头部冠、肉垂组织受损。

1.2啄趾。啄趾多发于家养小鸡,主要因饥饿而引起,当采食空间不足时同样有可能出现啄趾情况。

1.3啄肛。啄肛是鸡啄癖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互啄方式,多发于高产小母鸡。导致出现啄肛的原因主要是在产蛋后子宫脱垂或产下形状不规则的大蛋造成撕裂。当鸡腹内的器官被拖出后会使其直接死亡。

1.4啄头。啄头现象往往是由于冻伤或公鸡争斗而引起的冠部及肉垂受损。鸡在断喙且单笼饲养时,仍然能够越过笼架啄到旁边的鸡。

1.5羽毛拉拽。这种情况多发于在缺乏活动空间的情况下所饲养的鸡群,缺乏营养及矿物质也有可能引起此类现象。

1.6啄鼻。啄鼻是指被啄部位在喙上端的肉质部分,多发于2-7周龄且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被啄后的鸡会失血而亡。

1.7啄食组织。损伤性啄羽会使鸡的羽毛脱落并出现组织出血情况,诱发啄食组织使鸡受伤被淘汰或直接死亡。

2诱发啄癖的因素

2.1营养方面

(1)蛋白质不足或日粮氨基酸不平衡。鸡出现啄羽癖时,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蛋白质而导致含硫氨基酸不足,还有可能是在日粮蛋白质充足的情况下因氨基酸不平衡而导致的。

(2)矿物质缺乏。当日粮中缺少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或元素比例失调时,会导致新陈代谢出现紊乱,其中缺少食盐是引起鸡啄羽、啄肛的主要因素之一。

(3)粗纤维缺乏。对于杂食性的鸡,特别是雏鸡而言,会因粗纤维过少,导致肠道无法充分蠕动,造成胃肠道空虚而产生饥饿感,进而会出现啄羽啄肛等情况。

(4)维生素缺乏。鸡在缺乏维生素A、B1、B3、B12等维生素时有可能会出现啄趾情况。

2.2饲养管理方面

(1)当鸡舍内温度过高或通风情况不良时,会对鸡体内的热量散失情况产生影响,如果存在过多的有害气体如CO2、H2S、NH3等,会使鸡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导致鸡体烦燥不安,进而出现鸡啄癖现象。

(2)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鸡群过于拥挤,当湿度过大时,鸡会感到闷热不适。当湿度过小时,空气会变得十分干燥污浊,进而引发鸡啄癖现象。

(3)当光照强度过大,光照情况不合理时,强烈的光照情况会使鸡在产蛋初期出现紧缩的情况,造成微血管出血,进而出现啄癖现象。

(4)如果将性别不同、体质不同、日龄不同、颜色不同的鸡进行混养,会对其群序或生理条件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出现啄癖现象。

(5)当饲喂时间不适、饲喂量不足、饮水量不足或缺水、缺料、产蛋箱设置不合理,都有可能使鸡出现啄斗现象。

(6)如果垫料中含有尖锐的木片,以及料槽、水槽位不够等,都有可能出现鸡啄癖现象。

(7)当鸡遇到环境突变或外界惊扰时,如防疫、转群等情况,会极易出现啄癖现象。

2.3疾病方面

(1)如果鸡患有白痢、球虫病等一些其他疾病时,会因上粘有异物,进而互相啄斗。

(2)当鸡患有寄生虫病时,易使鸡出现自啄现象。

(3)母鸡如出现病源性或生理性肛脱情况,易引起啄癖现象。

(4)鸡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时,会在早期出现啄尾现象。

3预防措施

3.1应做到及时断喙,在通常情况下鸡在6-9日龄以及70日龄应分别进行一次断喙,上笼到开产前,如发现有鸡的喙过长时,可再进行一次断喙工作。

3.2应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比,控制植物性蛋白饲料饲喂量,可适当提高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与高纤维饲料的比例,同时应在饲料添加一些维生素与矿物质成分。

3.3应做好鸡的饲养管理工作,饲养密度不可过大,同时应控制光照强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3.4应采用优质垫料,并按照鸡的强弱进行分群,同时设置沙浴池。

4治疗措施

4.1应按时观察鸡群,将其中被啄的鸡取出,用废机油或沥青进行伤口处理,可避免再次被啄。也可采用紫药水对伤口进行消炎,并口服土霉素。

4.2可将鸡舍窗门糊上红纸或用黑布档上,并将室内的灯泡换为红色。

4.3药物治疗

(1)可在鸡的饲料中加入2%-3%的生石膏粉,连用15天即可。

(2)将饲料中的盐分含量控制在1%-2%之间,连用2天,期间应提供充足的饮水避免出现食盐中毒现象。

(3)可服用止啄灵或啄肛灵,连用5-7天即可。

(作者单位:161431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农场动物防疫站)

上一篇:牛巴氏杆菌病与白血病的诊断防治 下一篇: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