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治愈心伤

时间:2022-09-02 11:33:32

休息、倾诉、互助。

据统计,不久前的“7.21”暴雨灾害发生后,北京房山灾区出现失眠、易怒、突然亢奋等心理问题者达300人以上。灾害发生后,北京市启动了一级心理援助预案,对房山区进行全面筛查,共发现32名暴雨后产生严重心理应激反应者,并对他们进行了“心理救援”。心理卫生工作小组根据反应激烈程度,将受灾群众分为三类,针对性治疗。亲历灾难或家庭有亲属死亡的,属于一级受干预对象;目睹灾请的,属于二级干预对象;直接参与救灾工作的人员,属于三级干预对象。这是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执行的首次大规模心理援助任务。

人们对于受灾地区的关注,往往更多地聚焦在对受灾群众提供医疗和食宿等客观条件上,然而,人们在灾难中受到的精神刺激和创伤,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身体的创伤和财物的损失,或许可以在较短时间恢复,而心理的阴影则要持久得多,如果没有良好的治疗和辅导,可能伴随一个人终生,而且心理创伤还有可能转化成生理性疾病。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股性的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因此在近二十几年以来,在全世界针对各大灾难的救援活动之中,灾后心理辅导基本上都被列入了必备的医疗救助手段和项目。

灾难之后的各种反应

经历过一次灾难之后,人们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也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和他人缺乏关注,有些人则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经历过灾难之后,常见的情绪反应有:

害怕。包括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继续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独处,害怕自己精神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觉得人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失望。在灾难之后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感到失望。

愤怒。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而愤怒,觉得救灾的动作慢或救助者不理解自己的需求而愤怒。

逃避。努力逃避与灾难的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论这段经历,努力逃避会勾起创伤回忆的活动、地方或人们,在回忆灾害的重要部分时有困难。

悲伤感与罪恶感。即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对前途表现出悲观,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甚至有人会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到罪恶。

重复回忆,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回忆而不可自拔,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注意力下降,躁动不安,难以入睡,在梦中不断出现灾难的场面,情绪低落等也是常见的症状,也有人表现出过度兴奋和冲动,过度的警觉和易受惊吓。

此外,这些情绪反应还会引发或伴随着厌食、呕吐、腹痛等身体症状。

这些情况下,患者需要好好休息,而医生除了通过交谈进行心理疏导外,可能还会用些药物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

灾后的心理自助

经历过灾难后,人们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及时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因此,灾区群众应该首先学会自助以及大家之间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要尝试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不管是亲人的离去,还是家园的被毁,都是已经过去的,不可改变的事情,人们所能做的只有接受。让过去的过去,让逝者安息,生者向前。勇敢地面对过去,努力地向前继续生活。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树立希望。

一定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要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面对困难,要尽可能多地与人沟通,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不要隐藏自己的感受,而应该试着把压抑的情绪说出来,或通过大哭等方式,来发泄自己压抑、悲痛的情绪。如果有可能,应该尽量和家人、朋友或人群呆在一起,尽量多和人进行交流沟通,因为大家有相同的经历,可以彼此鼓励,彼此安慰,彼此扶持。

对于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也不必刻意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美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做了利于他人的事情后,会给帮助的人留下快乐的感觉,使他感到存在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逐渐恢复自信心,增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尽快忘却自己的痛苦。因此,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去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尽快恢复。

多参与一些劳动和文娱活动,也可转移注意力,让人早点远离灾难带来的心理阴影。

此外,灾难过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车祸等意外更容易发生。

该怎样去安慰经历灾难者

当我们身边的亲友经历了灾难,或者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受灾者的时候,都能做些什么来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呢?

无言的陪伴,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药方。很多人都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大,因为这时候自己所说出的话,对方并不会特别注意去听。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倾听是非常重要的,静静地听对方去说,尽量不要打断和说话。事实上,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和治疗的时候,倾听也是很大比例的工作。而当对方不想说话的时候,或者说到一个地方停住说不下去的时候,也应尊重对方,不要强迫人家继续说话,尤其是对于痛苦的记忆,不要让对方主动去回忆。

对于经历灾难者,不宜过多地去干预其情绪,尤其是不要说诸如“不要再哭了”“要勇敢”这样的话,压抑情绪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好处。只要顺其自然,让其自己释放和发泄情绪就好。

“你已经很幸运了”,“你比许多人强多了”这样的安慰方法也是不好的,因为这可能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内疚感。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幸存者综合症”,即许多其他人都遇难了,而自己却没事的时候,会感到一种负罪感。

对于一位哭诉者来说,一杯温水,一张面巾纸之类的小细节,都会让对方感到温暖。

但是,也一定要格外注意一点,就是所有的安慰和帮助都要把握好分寸——对于一个经历过灾难的人,过度的关心也是非常不好的,很容易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经历过心理创伤者都会比较敏感,过度的关心会让其感到一种“你在可怜我”的感觉,在过度的关注之下。反而会强化了自己和他人不一样,自己是不幸的人这样的感觉,而对于孩子来说,过度的关心还可能造成他们对人严重的依赖,这都不利于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

上一篇:五类男人的养生经 下一篇:吃味精到底有没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