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慎用多媒体课件

时间:2022-09-02 10:59:37

要慎用多媒体课件

有这样一个例子,学习曹文轩的散文《前方》,上课老师就使用了单机大屏幕教学模式,设计的课件内容涉及了播放背景音乐《橄榄树》,展示前方的摄影作品,介绍作家曹文轩,解释摄影散文的特点,列举文本中容易误读的字词,提示作者写作思路,划出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展开研读作品的问题,拓展到与文本和自我对话,课件内容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听课老师来不急记录课件上的内容,可以说教学容量较大。整体结构,没有多大问题,但是细想开去,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教学观察发现,这里的课件等于课堂实录,大段大段录下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述,特别是对段落、篇章的总结。将板书设计全部放在课件上,一步到位地展现给学生看,教师在黑板上未写一个字。

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反思:一是有的语文老师忽略了板书给教学优化带来的积极因素。他们对板书的作用没有认识清楚,以课件替代教师灵动地现场发挥,恰恰违背了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本意。二是有些老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将灵动的板书凝固在多媒体课件上,无形中在让学生养成光看不想、光听不说、光说不写的习惯。没有发现学生去板书,会直观“外化”显示学生思维过程和结果的好处,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如果要想将多媒体课件和灵动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得这样去操作:

一、教师根据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资源临场板书

(一)板书语言凝练,突出重点。如学习高尔斯华绥[英]的小说《品质》,一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的58个问题,分类梳理成17个问题放在课件上,作为“质疑探微”环节中的主打内容,然后紧紧扣住课件上内容灵动地板书上四行文字:第一行是“整体感知”,第二行写“质疑探微”,第三行写“叩问主旨”,第四行写“心灵对话”,教学模式一清二楚,板书语言干净利落。

(二)板书讲究艺术,凸显启发性。如学习鲁迅小说《祝福》,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链接了电影《祝福》片段,链接了孔庆东教授在“百家讲坛”讲的“祥林嫂之死”视频片段,然后在黑板的中间写上“祥林嫂”,分别从这三字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各划一个箭头和一个问号,直接指向“祥林嫂”,试问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请从课件中的影像资料和原文中找到依据来分析。这样的板书形象可感,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

(三)板书讲究整体性,讲究合理布局。教师一般能够从整体上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结构,如学习艾青的诗歌《北方》,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涉及到北方的特征、感情基调、物象的组合、悲哀的缘由、诗人的感情、同类诗歌链接等等,教师板书紧紧扣住上述内容,在左边第一行写上“北方悲哀”, 第二行写着“中国悲壮”。诗歌的整体性鲜明,信息以少胜多,主旨明晰。在黑板右边写了三行字,分别是“情感朗读”、“品读意象(修饰词、象征性)”、“知人论世”,将诗歌鉴赏的方法概括了出来。老师使用了两分板,使整个教学板书紧凑、匀称、协调、完整、美观、大方。

二、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资源大面积地临场板书

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板书,把自己板书的空间让些给学生,把课件教学资源和板书整合起来,达到整体优化。有必要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根据课件教学资源来板书,教师后评价并且修改。如学习海伦・凯勒[美]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我们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现了森林、小溪、落日、百舸争流等图画,配上钢琴曲《玫瑰色的人生》作为背景音乐,设计了三天时间和活动安排表,筛选了9段“精彩语句”,介绍海伦故事,展示“海伦式”人物贝多芬、霍金等图片,展现探究题“你从海伦身上学到了什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件教学资源和课文来板书,在“海伦・凯勒有一颗______________的心”中的横线上填空,每组不得超过八个字,要能够表现出海伦・凯勒的高贵品质。各个学习小组派代表来板书,努力求异,教师逐个评点、修改、计分,我们不时会出现师生争论的场面,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注意在课文边上整理答案。教学板书虚实结合,让学生去思考,去联想,将板书的权利让些给学生,将课件中的教学资源用活,将死气沉沉的课堂搞。

上一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普九”后的阵痛 下一篇:播种习惯,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