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目送》有感

时间:2022-09-02 10:45:38

任何人的一辈子都是唯一的,即使重生也一定不会一模一样。但是,我们在大千世界中都曾演绎过一样的角色,如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

那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变化,在一瞬间我们的角色便悄悄地发生了转变。

再读龙应台《目送》,其中的文字有一N像母亲叮咛般的亲和力,又一次让我的眼睛湿润。它是静的,缓的,没有一句重复,反而有着深深的寓意耐人寻味。好像是和一个老友淡淡地说着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她有一双温柔的眼,为人母,慈爱地注视着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注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细微之处,寻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针见血道破世事百态。《目送》一文中描述的“我”和华安之间以及“我”与父亲之间的几个场景,看起来只是时间的牵引,实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儿子成长的轨迹、父亲老去的不可逆和“我”的无奈,是吸引读者一遍又一遍阅读的魅力所在。

“我”对儿子华安的爱,父亲对“我”的爱,读到时就像口感丝滑的巧克力在咽喉融化的感觉。天底下这些可怜的父母啊,他们给孩子们的爱永远是甜腻腻的。然而,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不知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作者的这一席话,可谓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年龄如你我的读者,再次读到龙应台的这些文字时,是否也会和我一样心头一颤?压抑许久的情感是否也会在那一刹那间找到了出口?曾几何时,我们歌唱着只愿做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多么想要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只想挣脱来自爸爸妈妈羁绊。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时候我们根本看不到父母亲的背影。相反是我们在承受着爱我们的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着父母的不舍和不安,变成他们不放心的对象,我们一边享受来自他们的满眼的爱,一边时刻憧憬着离开。我们根本没有想过要回头张望,又或许,我们心里清楚地知道:不管我们回头看或者不看,那份溢满爱的目光一直都会坚定地存在着。

将来总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会离开。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目送》中写道:“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目送。”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应尽力让父母的目光落在我们的脸上,而不是只能皱着眉头含着泪看着我们的背影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成为父母,同样也会经历我们的爸爸妈妈曾经历的一切,所以也会明白,孩子终不是你的附属,他们需要自己走,且只能独自去走,有些关,只能独自去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就只有默默地站在他身后,给予他们永恒不变的坚定的目光,目送他去他想去的越来越远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爱。

母亲常对我说,她眼里只有我。可我说我眼里却是辽阔的大海和广袤的天空。

或许待到将来的某天,我们也从孩子变成父母,我人生的角色也会在某个微妙的瞬间转换,我的眼光同样也会开始变得狭隘,变得只聚焦在一个人身上。像我的母亲那样。

为了不留遗憾,请常回家看看,这父女母子间的情缘,且行且珍惜!

(武汉传媒学院)

上一篇: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分... 下一篇:行至二十一届宁波服装节还将带来哪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