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9-02 10:07:28

艺术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

摘要: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班大人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艺术院校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以期解决高校扩招给英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为同类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让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也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由于生源分布广,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教学难度加大。2007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在这一大背景下,结合艺术院校的特色,探讨针对艺术生的分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 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krashen,1981)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中的i?1 输入理论为探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i?1理论告诉我们,是否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外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 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就是指学习者学习的语言知识要在学习者可理解的基础之上,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我们要把握语言输入的难度,慢慢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学习者只有对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进行吸收、加工,才会很自然地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杨劲松等,2008)。

分级教学的另一理论依据来自于建构主义心理学。该心理学特别强调个人自身已有的认知水平对未来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不断在已有知识或技能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只有建立在学习者以往学习成果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cameron,2001)。根据这一理论,只有进行分级教学,才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并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

作为教育者,众所周知,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认知结构是存在差异的,这就导致学生英语成绩方面的巨大差异。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在工艺美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校时的外语水平也是大相径庭。高考招生时,艺术设计学、包装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英语分数线是70 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英语分数线是50 分,表演专业则不设英语分数线。就入校的实际来看,英语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相差近100分。所以,学校应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二、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

1.制定各个级别的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供各级各类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达到。此《课程要求》并没有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具体要求,而艺术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要达到一般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也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我校结合此《课程要求》,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大学英语本、专科教学大纲及教改方案,确立院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为此,针对艺术院校的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我们对我校各个级别的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制订了相应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a 级: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最低要求,即一般要求。b 级的具体要求是:(1)听力理解能力:基本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 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理解正确。(2)口语表达能力: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做简短发言,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 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80 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4)书面表达能力: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00 词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楚。(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译汉速度为每小时约260 词,汉译英速度为每小时约200 个汉字。译文基本正确,通畅达意。(6)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3400 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 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 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

2.如何分级

首先在学生开课前对入学新生进行入学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结合高考英语成绩和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为a、b 两级。

其中a 级为加强班,学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30%,是全校同年级学生中的优秀学习者。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加大学习任务,加深授课难度,加快教学进度,给予学生特殊指导,以达到《要求》中的一般要求。b 级学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70%,其授课程度适中,课程从《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学起,扎实系统地进行学习,与高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衔接,夯实语法基础和基本词汇,然后再逐步展开大学英语知识体系,最终达到学校制定的要求。在第一学期期末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师推荐实行“微调”,即a 级学生成绩不及格者转入b级,b 级学生成绩高于指定分数线者升入a 级学习。这样,我们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平台。

3.课程设置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构建了符合各专业学生实际的新形势下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案,它包括基础英语课程、扩展英语课程和校本英语课程三大部分。

基础英语课程为必修课程,以语言讲解和训练为主线,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英语扩展课程为指定选修课,主要包括三个模块:语言文化修养模块(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名篇赏析等)、专门用途模块(实用英语写作、实用就业英语)和综合应用模块(英语视听说、英汉翻译等),着重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这些课程在大学英语学习的第四个学期开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校本课程是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考虑到我校学生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主要由外语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比如艺术英语阅读、艺术英语翻译等。英语校本课程是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引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4.教学内容和教材

教学内容以“材、各有侧重”为指导思想,根据不级别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确定,a 级学生的起点相对较高,除课本任务外,增加词汇量、课下习题量和课后辅导量,推动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的发展,客观上激发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另外,设定通过四、六级的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b 级从教学起点上可以接受相应难度,逐渐改变其以往因失去兴趣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改变其对英语学习的抵制态度,诱发其学习的动力,从而巩固其英语学习动机。

《大学体验英语》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用音、像、图等手段把这个世界拉到学生眼前,使之能立体地感受到这个语言环境,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这种立体教材也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凭借不同媒介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学习渠道,有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卞树荣,2005)。考虑到《大学体验英语》立体化教材在各方面的优势,我校将继续采用这一教材。a 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学期学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第一、二、三册,b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学期学完《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第一、二册。

5.教学评价

测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同一年级的学生,考试的目标要求不能统一规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每学期期末考试应严格实行级别测试,充分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由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期末考试实行单独命题,考试难度不同。a级的学生的考试内容可侧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b 级学生的考试内容则是以课本为主,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辅,从而达到不同的测试效果。最终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等)。

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它实践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承认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上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但由于我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分级更科学?课程怎样设置更合理?教学评价怎样做到公正?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不断地完善,并最终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stephen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

[3]杨劲松等.大学英语传统分级教学与网络分级教学模式对比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7):58-60.

[4]cameron, lynne. teaching language to young learn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分析与评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