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湖南景点楹联的英译研究

时间:2022-09-02 09:44:53

目的论视角下湖南景点楹联的英译研究

一、引言

江南三大古楼之一的岳阳楼历来都是文人居士聚会,把酒吟诗,抒情画意的场所。它在被诗人墨客以诗寄托情思的同时,因诗而闻名遐迩,成为湖湘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随着外国游客的纷纷到访,将岳阳楼作为外国人初步了解湖湘文化的窗口之一已十分必要。而岳阳楼上历代文人所创作品多以对联形式悬于岳阳楼景区各处,对其中部分主要对联英译,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文化的软实力进一步推动旅游形势的发展,是一项值得尝试的探究。因此,本文将以岳阳楼景区部分对联为研究对象,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英译。

二、目的论与对联英译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翻译目的论主要有三大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三者的关系为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两者都必须服从目的原则。换言之,目的原则是核心原则,忠实原则以连贯原则为前提,当发生冲突时以目的原则为准。

旅游景点的对联,要实现其英译,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应充分发挥其呼唤功能,感染游客,在引起其注意的前提下,传达信息并使其印象深刻。目的论强调的便是从文本接受者的角度出发,以译文传达的目的为中心而指导翻译。不同的文本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宗旨是符合文本英译的目的。因此,目的论视角下的对联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三、岳阳楼部分对联解读与英译

岳阳楼乃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相传原是三国时代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兵时的阅兵台,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渐演变为登临游览,观光赏景之地。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定名为岳阳楼。

俗话说:“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唐代吟咏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作就达一百三十八首。岳阳楼以文而胜,其声名远播则主要得益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和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细看岳阳楼上对联,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歌咏叹――“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登上岳阳楼,遥望周边景色,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楼之高,湖之美,从古至今吸引了不少仁人志士与文人墨客,登楼把酒,一展诗情,叹古咏今。其中,最为公众熟悉的一联便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此联出自明末魏允贞的《岳阳楼》诗:“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前两句被选为岳阳楼大门联,横批:“巴陵胜状。”对洞庭湖与岳阳楼的赞美之情溢于诗行之间。要实现该对联的翻译,就应明白译文传达给外国游客的意思是:洞庭湖为天下湖,岳阳楼为天下楼。英译时有两项意义是重叠的,英语最忌讳重复,因此,为使表达精炼,可试译如下:

Dongting Lake is the top one lake in the world;

So is Yueyang Tower, the top-grade tower.

(二)直叙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出自唐代“诗仙”李白之手,悬于主楼三楼。寥寥八字,便将洞庭湖优美的景色概括,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月明风高,景象甚好。此联的英译,只要能让读者明白此处是写水天相接,景色无边就可。可试译如下:

The water and the sky are united into one color;

The scenery in the moonlight and breeze is splendid.

(三)抒情怀――“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由巴陵知县陈大纲所撰,“四面湖山”意指周围景色,东南西北,浩浩荡荡,巍巍峨峨。“万家忧乐”泛指百姓哀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译此副对联时,应创设一个情境,即作者面对湖光山色,不由想起百姓忧乐。上下联看似为因果关系,更确切地,可理解为让步关系,景色虽美,但“我”仍会将百姓的生活状况记挂在心,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意在表明作者心系天下的情怀。

Beautiful as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is,

I can’t help worrying weal and woe of the populace.

(四)忆范杜――“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此楼”。

此为岳阳楼三楼黄道让撰联。“杜诗”和“范记”分别指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联意思是山色湖光都集中在岳阳楼上。此联中唯一的连接点是岳阳楼,看似前后关系不大,实则都是歌颂岳阳楼,可直译如下:

The poem of Dufu and the narration of Fan Zhongyan about Yueyang Tower have been widely rea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beauty of the mountain surrounded and the splendor of the lake can be enjoyed on the Yueyang Tower.

四、结语

对联英译是集文字功底与个人智慧为一体的探究行为,因此,对译者的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对湖湘景区岳阳楼的部分对联试作英译,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探讨之处,仅希望能对湖湘文化的跨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玲.岳阳楼楹联评析[J].档案时空,2007,(5):28-30.

[2]博雅画廊.岳阳楼楹联赏析.百度空间.http://hi.省略/boyahualang/home.

[3]何林福.岳阳楼史话[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4]邹律资,王馥兰,李建平编著.岳阳楼[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5]熊启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VOL26,(8):342-345.

[6]陈湘源.岳阳楼诗词联匾浅谈[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VOL26,(4):52-53.

[7]刘绍龙.怀古岳阳楼[J].古典文学知识,2004,(6):104.

[8]黄禹康.千古名楼――岳阳楼[J].城乡建设,2008,(4):75.

[9]李孚生著.汉英翻译基础与策略[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10]郜万伟,田翠芸.翻译目的论――松开译者脚下之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VOL7,(4):146.

上一篇:也谈红娘的人物塑造 下一篇:英汉语中颜色词的隐喻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