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画得像吗?

时间:2022-09-02 08:46:13

“哈哈,你画的哪儿像一个人呀?”

“这根本不像树!”

“哪有这样的鸭子?”

……

这些都是家长在看孩子画画时常常发出的议论。而正是这些议论,在影响着孩子的学画历程。

显然,家长们都希望孩子的画要“像”个什么,但这个“像”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深究一下。

一定要像书上的简笔画吗?

有些家长喜欢买一些简笔画书让孩子照着画。简笔画是把客观物像的形状特征用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出来的一种画法。实际上它与事物客观的样子相去甚远,只是因为它表现了客观物象最基本的特征,所以人们认为它“像”。这是艺术上变了形的“像”。既然是艺术加工,您可以这样变,他也可以那样变,只要保留了物象的最基本特征就行。比如画个猫头吧,如果书上这样画(如图一),您的孩子却那样画(如图二),不都像猫吗?为什么一定要像书上那只猫呢!

一定要像您所见到的东西吗?

还在涂鸦期的孩子往往画的不是所见而是所知的,他们把对物体的认识用他们所能运用的简单形状组合并表现出来。由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与我们成年人有太大的区别,往往会造成成

人对孩子的不理解。然而,在孩子自由的涂写中,细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孩子的内心感受。请看图三是3岁多的孩子画的人物画,图四是5岁多的孩子画的游乐场上的飞机,多么生动的画面呀!你能因为画上所画的东西离真物距离太大而说他们画得不好吗?

一定要合乎真物的比例吗?

当孩子进入写实期,开始学习写生后,有很多家长批评孩子画得不像,是因为孩子画的东西比例不对。才进入写实期的孩子一般都掌握不好比例,所以画出的东西“人模狗样”的。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最可贵的一点正是在力图客观地描绘物象,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主观地把脑子里固有的对事物的印象或模式调出来使用,这是他们绘画能力的一大飞跃。如果这种行为得到鼓励,他们就可以顺利地跨越绘画学习中的一个台阶,而一如小时候那样“爱画画”了。从图五和图六可以看到,这些孩子已经可喜地学会了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但都存在着比例的问题。现在就要求他们必须画对比例是不现实的。有很多惨痛的例子说明,过早地强调结构比例使不少的孩子变得眼高手低,越来越不自信,也越来越不爱画画了。

针对许多家长对“像”的特殊偏爱,我在一群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中做了一个实验。

我拿出一个绒老鼠玩具,让家长和孩子每人都画三张这只老鼠:第一张记忆画,是先请大家观察20秒钟,而后把老鼠收起来凭记忆画;第二张写生画,把老鼠举在画者面前让大家看着画;第三张临摹画,是我一笔一笔演示并讲解要领,然后让大家照着我的画画。画完后由亲子互相评选对方的画哪一张最

像。评选的结果大家一定猜得到,无论亲选子的还是子选亲的,几乎百分之百地都选的是第三张画。第一、二张画评选的结果是家长临摹的好于写生的,写生的好于记忆的。而多数孩子的三张画却没有多大区别。

根据评选结果家长们进行了讨论:既然临摹的像,那还要不要画记忆画和写生了?当然要!刚刚亲历了三种绘画方式的家长们深有感受,画记忆画和写生,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忆、感受及再造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绘画能力的提高,还会对孩子从事其他活动有良好的影响。

其实,家长们都会理解,要求学步儿“走正步”,肯定徒劳无功。

说来说去,批评孩子画得不像的家长们,是想让孩子画的画如自己心里设计的那个样子。但孩子手中的笔,是受孩子自己的大脑支配的,哪能用妈妈的脑子代替孩子的脑子来画画呢!

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妈妈们,一定要充分给予孩子“学步”的时间,让他们在不断的练习中自然成长。

上一篇:我家“网”事 下一篇:也算“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