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咨询中的移情处理策略

时间:2022-09-02 07:56:20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移情处理策略

〔摘要〕在咨询中出现的移情和反移情现象对于咨询师的专业技术和人格都是一种巨大挑战,同时它又是一个有助于了解和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论述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对移情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移情;学校心理咨询;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8-0007-03

随着学校教育对心理学的逐步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已经越来越被家长和教师所接受。学校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一起面对和解决那些突发或者长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它主要以心理教师和来访学生一对一面谈为主。这对心理教师的咨询技术和自我修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学生在心理教师面前倾诉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总不免产生一些非常令人不舒服的情绪和感觉,同时咨询师自己也会产生诸如悲伤、愤怒、厌恶、逃避等负面情绪和想法。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心理教师来说,这些源自于学生或者自身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心理咨询工作的进行,更有甚者自身也被卷入到来访者的哀伤与愤怒之中不能自拔。然而,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这些“让人纠结的情绪”正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去感受和分析的重要咨询素材——移情。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不再仅仅是人们传统观念里学生对教师的喜欢或厌恶,更是一种帮助咨询师进一步了解来访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咨询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一、移情内涵的发展

在精神动力学治疗中,移情的临床处理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人们一开始认为移情是一种阻碍心理咨询过程的东西——出现指向治疗师的感受和情感,后来咨询师们发现移情其实是治疗中一个非常有用和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它可以触及到来访者正在处理的潜意识内容,也就是其最纠结却无法说出口的东西。

弗洛伊德很早就提出了移情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他的《癔症研究》一文中(1895年)。十年后,在《朵拉案例》一文中他进一步明确发展了他的理论,在这个案例中他观察到移情的作用及其治疗意义:一位叫朵拉的女士爱上了这位咨询师并且无法自拔,这一点在咨询过程中对弗洛伊德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他如果不接受她的爱似乎咨询就无法进行下去。弗洛伊德最终没能成功应对朵拉对他的移情,而是在他终止了对她的治疗后他才能正确地理解它。

早期人们对移情概念的看法是“对来访者过去的纯粹重复”,后来则变化为“从‘一个人’的心理学转向了‘两个人’的心理学”。这一发展将咨询师角色本身卷入到更大的范围内,鼓励他们积极地将自己置于与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

二、移情的表现形式

来访学生会把自己之前的人际关系(通常是原生家庭中的成员关系)带到咨询室中,试图再现这样一种人际联结。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关系经常是一种被压抑(同时又被合理化的)的人际交往模式。当咨询师发现咨询室里的学生状态异常并且伴随有强烈的情绪时,需要注意这是否就是移情的一种展现形式。

【案例一】

背景:一位高二男生因为学业问题前来咨询。他在班级里成绩中上等,但是总感觉不满意,希望自己更上一层楼。父母都是硕士,家境非常好。

移情过程:在咨询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礼貌懂事的男孩,声音低沉,目光和善,举止彬彬有礼。在咨询的开始阶段,对于我的分析他总是会频频点头同意,并且会说:“老师,您说得对。我的确是这样的。”一开始我非常欣赏他这种谦谦君子的风度,并且也很享受这种被尊重的过程。但是到后来我发现,无论我说什么话或者对他的问题作出何种分析解释,他都几乎不假思索地接受和认同。当我意识到这个男生似乎在极力地讨好我时,我便暂停其他线索的分析,开始和他讨论这个问题。

一开始他的反应非常剧烈,辩称自己并没有要讨好我的意思,只是觉得老师的话非常有道理,平时自己从没有想过的问题在咨询室里一点就通。在我的反复质疑下,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确在讨好我。当我们就其原因进行探讨时,他回忆起小时候他的父母对其要求特别严格,说一不二,从不给他发言的机会。于是他便慢慢养成了面对权威时的这种讨好模式,无论对方说什么他都会认同和接受。因为只要讨好大人,便不会受到指责和批评。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典型的移情表现。在咨询中来访者对我移情的便是父亲角色,他把他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关系带到了咨询室之中。表面上的迎合可以避免自己的缺点暴露,同时讨好之后他可以进一步对他的父母、教师有所要求。

三、移情的处理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把移情当作一个巧妙的工具,以助于更好地理解来访学生在咨询中所展现的内心深层的东西。当咨询师试图听懂学生的内心时,我们同时可能也正在形成一种分析模式:来访学生所提到的每一件事和未说的事都会不断地指向咨询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并且我们要探索这种关系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因此,通过倾听学生的叙述,咨询师有可能去捕捉来访学生的内心深层的东西;同时通过觉察自己对来访者的感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举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当咨询师和来访学生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更加容易理解移情现象。

【案例二】

背景:一位高一女生因为家庭关系矛盾前来咨询。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受限制并且变得相当抑郁。四口之家,有个小她两岁的弟弟。她觉得父母管自己太严格,非常想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导火索是最近与父母的争吵越来越激烈,于是便来我这里寻求帮助。

移情过程:当这位女生在经历了最初相当合作的几次咨询后,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一次我因为开会而稍稍迟到了一会儿,没有准时赶到咨询室,她便以一种非同寻常的长时间沉默来开始这次咨询,随后她开始抱怨我的迟到,并不允许我插嘴。看到她似乎很生气,我便开始询问:“你的愤怒是否和我迟到有关?”

“当然,但这不是你的错,是开会造成的。”

“是的,你说得没错。但是当你等候在咨询室门外时并不知道我今天迟到的原因。我很想知道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噢,这个想法太傻了,我不想说。”

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告诉我:在等我的时候她始终有个强烈的念头,就是我更喜欢另一个来咨询的男生,这个男生在她每次来我这里咨询时都会在楼梯上碰到。她认为我更喜欢给那个男生做咨询,之所以愿意接受她只是因为恰巧在那个时间段没有其他学生来找我而已。在她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幻想后,她开始感到某种愤怒,并将这种不满指向我。最后她承认她刚才心里的念头是:老师之前是在和其他男生一起聊天,并且忘了她的咨询。

随后她开始谈论自己那个小她两岁的弟弟。在她小的时候她很喜欢这个弟弟并且很照顾他。但现在她却回想起许多充满愤怒和嫉妒的回忆片断。她回忆父亲曾经教自己溜冰,但是当弟弟长大可以学溜冰的时候,父亲就忽略了自己,让她觉得自己非常多余。她越来越恨父亲和弟弟之间的这种亲昵,并且觉得自己简直要被这种嫉妒给毁了。当父亲不在家时她才会觉得松了口气,因为可以暂时摆脱这种强烈情绪的影响,而且因为对此感到羞耻,所以她总是隐藏这点。

这个例子展示了来访学生早年的嫉妒冲突如何潜意识地重现在我们的关系中。她活化了和父亲之间的某种潜在的冲突,并且把这种冲突引发的愤怒投向咨询师,这种冲突正是她在童年期无法处理而不得不被压抑的内容。如果没有移情出现的话这些信息咨询师永远无法得知,因为来访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冲突和压抑。我们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所了解到的并不是一个高中女生如何去处理她的生活,而是一个小孩子如何深深地感到被父亲所忽视,以及她强烈渴望被爱和欣赏的愿望遭到挫败的感受。相反的,她用怨恨来应对那种渴望被爱的挫败感,将嫉妒指向弟弟,因为他得到了那些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她最核心的愿望只是想要自己的父亲像弟弟出生前那样关注她而已。

四、咨询师的反移情

现代咨询理论认为咨询师的移情反应就像是来访者的移情一样,可以被视作一种重要工具。一般来说,咨询师所有可能指向来访学生的情绪反应都是反移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硬币的另一面。这种情感反应并非仅仅是咨询师对学生情绪的解释,我们从中更加需要考虑的是移情反应会触发咨询师自身的哪些情绪反应。伴随着移情的产生,反移情会随着咨询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展而逐渐显现。通过移情和反移情,咨询师和来访学生可以共同修通那些深层的问题。

在处理自身的反移情时,咨询师必须有能力控制住自己被他人扰动的情绪,以免把这些情绪“付诸行动”。我们必须消化这些情绪,并运用它来更好地理解学生所要表达和交流的内容。下面列举一个因我未能立刻觉察自己的反移情而失败的案例。

【案例三】

背景:高二女生,因人际关系问题来我这咨询。她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多,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用手打墙壁。她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异,被母亲寄养于朋友家里,六岁后才回到自己家中。

移情过程:在一开始的咨询中,来访学生一直在诉说自己的痛苦,比如和同学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无法信任别人等,同时又告诉我她童年的悲惨经历。在我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倾听和共情之后,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她曾经试图自杀并且现在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我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程序之后,我把自己的电话交给来访学生,并且告诉她如果有轻生的念头则第一时间打给我。

之后的几个礼拜我几乎每周末都会接到她的电话,倾听她的痛苦。这样的事情渐渐让我感觉非常耗竭,同时也非常恐惧:一方面无法放弃她的求助,另一方面还需要随时待命,生怕她出事。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两个月左右,她的情况似乎有些好转,但是另外的事情又发生了。来访学生开始不断地爽约,好几次约好时间她却没来。她的手机放在家中我也无法联系到她。加之那段时间是冬天,约的时间又是放学之后,每次我都等到饥肠辘辘、天色漆黑,然后确定她不会来了才离开学校。

她的爽约行为让我非常愤怒,也让我愈发感到疲惫。于是在后面的咨询中,一旦到点她没出现我便收拾东西离开咨询室,我当时心中的想法是让她也知道爽约的感受。从那之后,来访学生再也没有来咨询,我也感到了暂时的放松。

然而在我整理好本次咨询的过程并且接受督导时,督导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也许她只是想证明你是否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陪在她的身边。”是的,来访学生对于我的移情是她与她母亲之间以及随之衍生出的、与一切他人的关系:一旦和某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亲密关系,便会制造一切机会使得对方离开她,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没有人爱的。而我的反移情出现了,它是愤怒和不满,并且我把这种反移情付诸行动。如果当时我能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反移情,并且利用它来进一步进行探讨和分析,也许那位来访学生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咨询技术和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教师在与学生一对一的谈话中,双方必定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而对于咨询师来说这便是需要立刻抓住的“素材”。移情虽然是精神分析流派中的术语,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如何看待和处理学生那些强烈的情绪,同时理性反思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保证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健康进行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上海市风华中学,上海,200072)

上一篇:让心理活动课更生活化 下一篇:与精神随行,让心灵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