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时间:2022-09-02 07:41:51

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摘 要] 陆良县是云南省东部的一个马铃薯特色县,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得陆良成为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和生产区,但由于马铃薯生产的基础设施差,品种单一,种性退化,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制约了陆良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陆良;马铃薯生产;问题;探讨

一、陆良县马铃薯生产现状

陆良县地处云南省东部,位于东经103°27′~104°02′,北纬24°31′~25°24′之间,海拔1840m左右,地势平坦,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凉湿润,降雨集中,干湿分明,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49d,年日照2239.1h,年均降雨量976.3mm,土层深厚肥沃,pH7.5~7.6,有机质含量2%~3%,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是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也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良好基地。

陆良县是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和生产区,一年三作,常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近年来,陆良县根据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布局及曲靖提出培植薯类主导产业的要求,先后与省农科院、省农大、省师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脱毒马铃薯马尔科、会-2号、合作-88号、威芋、大西洋等十几个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加工型强、品质佳的新品种,在我县试验筛选。加快了陆良县马铃薯良种推广步伐,改变了过去品种单一的格局。小春马铃薯播种期由原来的一月下旬提前至十二月下旬至一月初,使之在重霜期过后的二月上旬出苗,立夏前后收获,提早20d左右上市,不仅提供了种薯,而且弥补了蔬菜淡季市场对鲜薯的需求,同时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价格稳定,供求两旺,获得很好的市场份额及经济效益。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陆良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产值逐年上升,现已成为滇东重要的马铃薯外销地,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1.38万亩,其中:大春薯9.22万亩,小春薯9.16万亩,晚秋薯13万亩,产量达37.55万t,实现产值6.75亿元。

二、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上普遍存在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良种推广率低,品种单一、缺乏专用型品种,品种抗病性弱、退化严重、更新速度慢,种植观念落后,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突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铃薯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陆良县马铃薯生产的基础条件差,田间道路不通畅,大多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抗灾能力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便造成马铃薯大幅度减产,生产不稳定,造成马铃薯年际间的产量波动较大。

2.马铃薯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整体生产水平不高,销售渠道不畅

陆良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大多数农民种植观念落后,种植模式单一,马铃薯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低,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加上种薯和商品薯的销售渠道不畅通,制约了陆良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3.马铃薯品种单一,专用型品种选育滞后,且栽培管理粗放

当前马铃薯生产已从过去为了解决粮食和饲料不足的温饱型向食品加工、淀粉加工以及出口外销型的产业经济转变,在新的马铃薯生产格局下,不仅需要高产马铃薯品种,而且还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用途的专用马铃薯品种。目前陆良县马铃薯品种主要是会-2号、合作88号,这些品种的缺点是由于长期连续种植,产量低,退化严重,芽眼深,薯形不整齐,还原糖含量高,炸片色泽差。而且,陆良县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的栽培规模还比较小,管理也比较粗放,病虫害普遍较重,产量水平不是很高。

4.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的作物,马铃薯生产中70%的农民长期自留相互串种,造成马铃薯种性退化、品种混杂、带病毒严重,致使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境内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不大,优质种薯的生产供应能力弱,种薯生产、经营和管理不够规范,运输成本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覆盖率不高等问题。

三、提高陆良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

加强马铃薯主产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但改善和提高马铃薯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步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

2.做好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陆良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优越,加之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马铃薯无论春季、秋季还是冬季均可栽培的生产格局,这就要求引进一批适应各种气候、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优质、高产、耐旱、耐贮藏、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而且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则需要薯形好、品质优的加工型和专用型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在全县范围里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3.改变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和生产模式

(1)在小春作马铃薯栽培技术上,全面推广薄膜覆盖,试验推广催芽等调控技术,达到适时早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2)在马铃薯商品薯的生产过程中,要改变农民自留种的习惯,选脱毒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应用综合的增产、增效技术,适时播种,适时收获,达到马铃薯规范化、模式化和规模化生产,满足各类客户对马铃薯的需求。

(3)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马铃薯商品鲜薯生产基地,要突出区域特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4.抓好马铃薯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

在选用优良马铃薯品种和好的种薯基础上,施足底肥,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适时播种,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具体栽培技术上,利用马铃薯的顶端优势,整薯播种,深栽种、浅盖土,出苗后及时浇水,多次培土,适时晚收获。

(2)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针对陆良冬、春干旱的问题,可采用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地膜覆盖保墒,使土壤垄面保持湿润,(下转第53页)节约用水,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迅速,块茎膨大早、生长快,缩短马铃薯生育期,提早马铃薯的上市时间,尤其是对较晚熟的马铃薯品种效果较为明显,并能有效解决大、小春节令的矛盾。具体做法:采用宽垄双行栽培,每垄宽1.2m左右,播种后及时盖膜,出苗后破膜引苗,防止温度过高而烧苗。

5.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近年来,陆良县先后与省内外的一些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一些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加工型强、品质佳的新品种试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推动了陆良县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建成了召夸镇、小百户镇中坝羊头山种薯繁育基地。同时,要进一步规范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建立健全马铃薯质量技术标准,提供优质的马铃薯种薯。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延长马铃薯产业链

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以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不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杨万林.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资源组成分析[J].中国马铃薯,2004,18(3):187~188

[2] 孙茂林,李先平.杨万林.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以及产业发展分析[J].2002,16(3):186~188

[3] 王琼,李红斌.徐文东等.云南陆良马铃薯产业资源发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31~33

上一篇:无公害池田藕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酿酒葡萄一年生、两年生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