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一地即无时无地

时间:2022-09-02 07:13:31

这个春季,艺术家曾忆城带着他的旧作新展《一时一地》来到北京See+画廊,他用这次的展览为这个系列作品画一个句号。此前,《一时一地》曾在广州和台北展出,并获得业界瞩目。

曾忆城出生于广州,早年在广州美院学美术,毕业后进入媒体担任摄影记者,后又在杂志担任首席摄影师拍摄时尚风格的作品。辞职开始自由职业生涯后,他的作品被国内外的画廊等影像机构收藏。如今,记者面前的曾忆城温良谦恭,有着禅僧的气质,策展人画儿形容他为一个“视觉诗人”。

“一时一地”这个词来自于《金刚经》,曾忆城这样解释:“‘一’意味着合一,‘一时一地’也意味着无时无地,代表永恒或者无常。”这些影像是曾忆城自2006年起在世界各地游历时,用一台简单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回忆片段,一只鸟、一截孤枝,一茎野草,一片薄云……这些平常无奇的东西,在曾忆城的镜头中呈现出犹如中国画一般的清雅、别致、简约而又空灵。每张图下面都有着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这符合“一时、一地”,“这里面‘一时’是数码相机记录的我按下快门的精确时间,‘一地’是当时的具体情境。”但无论拍摄地点是在巴黎、波尔多,还是在苏州、重庆,整套作品呈现的状态、格调和气息却是如此的一致。

曾忆城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在葡萄牙旅行时,看到一只海鸥死在街头,它张开着翅膀,眼睛是睁大的,它很不甘。这只海鸥的死对我是很大的震撼。我们小时候学的歌‘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海鸥应该是很轻快,飞翔,自由的。这时我又看到这根枯草,它也死了,但它是站在那里死的,一点都不动,很有气节,有风骨,它很自我、很满足。如果我没看到海鸥的死,可能不会体会到这两根枯草对我的震撼。那根草很安定,扎根得很深,风吹来它就低一下头,就过去了,阳光来就吸收一下,它很知足。”曾忆城觉得海鸥和枯草这两种状态都是他曾经有过的,也都是他向往过的。之前他很渴望做海鸥,后来看到了小草的美好,他觉得做小草也很好。“有了做小草的经验之后,再做海鸥就会更自如,更不一样。生命的状态是在不停地转换的,这种体会对我来说很重要。”

有人说他的作品是一种“老清新”,他欣然接受,“‘清新’这个词挺好的,‘老’也挺好的,‘老’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智慧。”还有人说他拍得犹如“纪念照”,他也不反对,“‘纪念’这个词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个词。我们为什么会想到‘纪念’?‘纪念’是因为比较正式、庄重、值得,我们才会把它纪录下来。”

有人看出了他作品中隐含的“痛”,他说:“我生活生命里面经历过一些比较痛的东西,但在我的作品中,我宁可让他美一点。我什么都没有,但我至少可以对大家笑一笑,可以柔和一点,不一定很激烈。”

如果说曾忆城的早期作品《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是在祭奠一段感情,那么《一时一地》则是曾忆城这些年经历种种后的沉淀。

上一篇:24个“爸爸”,TV秀创意去哪儿啦? 下一篇:金韵蓉 学芳香疗法是为了研究学问